北京理工大学:以物理学院为着力点夯实基础研究
新华网北京6月28日电(记者赵旭)实现构筑“异维超结构”、在室温下观测到量子自旋霍尔边缘态……近年来,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在基础研究领域屡获突破,相关成果在《自然》等国际学术期刊上相继发表。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高校如何助力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日前,记者走进北理工物理学院,一探究竟。
“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在北理工良乡校区理科实验楼,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北理工物理学院首任院长葛墨林题写的院训,跃入眼帘。1941年,自然科学院(今北理工)大学部的四个系之一——物理系在陕西延安开始招生。1950年,北京中法大学物理系办学力量整建制并入学校,严济慈、郑大章等一批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的开创者曾在校任教。2011年,北理工物理学院成立。
时光流转,该校物理学现已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以物理学为代表、具有北理工特色的基础学科发展势头强劲。北理工物理学院获批立项“先进光电量子结构设计与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参与建设教育部“高能量物质”前沿科学中心;承担国家重大研究计划、国家重大仪器专项;科研经费年均超2000万,年均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发展的关键在哪?北理工物理学院院长姚裕贵介绍,“十三五”以来,学院深入实施“人才强院”发展战略,通过“一事一议”保障优秀目标人选薪酬待遇和资源配置等方式,持续推进学科人才引育工作。“我们以高层次人才引育为首要抓手,引进物理学科青年教师52人,其中预聘副教以上青年教师23人,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大幅提升,人才引领学科建设的优势明显增强。”
姚裕贵说,物理学院强化以学科特色、工作质量和学术贡献为价值导向,分类设置考核重点;鼓励自由探索和团队建设,量身定制人才成长方案,利用综合改革经费支持优秀青年人才成长。此外,学院推进青年教师成长为人才培养工作的主力军,鼓励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学术导师等,推动青年人才加入研究生招生队伍,支持青年人才争当科研创新的排头兵。
“学校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一对一’支持,包括经费支持、充足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面积,以及博士和硕士生配备等。”北理工物理学院教授周家东说,学校鼓励师生探索未知、挑战未知,还开设青年科学家工作室助力教师成长、发展,“让大家留得住、站得稳”。
“作为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北理工强化‘数理化基础+前沿交叉方向’,全面开展基础学科、关键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并聚焦基础学科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优化完善体系化、科学化的人才培养制度架构。”北理工党委书记张军说,学校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持续提高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