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为西华大学农业工程学科建设把脉支招
时间: 2023-08-25
来源: 西华大学招生信息网
浏览量: 5619
收藏
8月24日,为推动我校农机强校“一号工程”,推进农业工程一级学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西华大学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特聘院长罗锡文,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原党委书记、原副所长胡志超研究员受邀来校,为西华大学农业工程学科建设“把脉支招”。
西华大学农业工程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办公楼101会议室召开,校长李秋实,校党委副书记张力,副校长费凌、郎方年,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全体人员及相关学院涉农科研骨干参会。郎方年主持本次研讨会。
会议现场费凌在致辞时表示,一直以来,我校不忘建校初心,高度重视农机学科建设与发展,举全校之力,围绕农业工程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发展,锚定四川省农业强省建设目标,力求在丘陵地区农机化“卡脖子”关键共性核心技术、装备与工艺方面创新突破。当前,涉农院校教育发展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农业人才培养要求不断提升,构筑“知农爱农”的新型农机人才培养体系迫在眉睫,希望各位专家不吝赐教,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农业工程一级学科高水平发展把脉支招、献计献策。各学院骨干教师要把握机会虚心学习、积极交流,学校将继续坚持“新农科”视角下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加快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为支撑服务“农业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西华大学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副院长汤晓玉教授汇报了农业工程学科建设情况。她简要介绍了我校农机学科建设发展历程、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研平台、成果转化、合作交流、学科交叉融合等基本情况。近年来,西华大学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围绕丘陵山区农业装备研发,凝练了丘陵山地农业机械、畜禽智能养殖装备、智慧农业关键技术与装备、农产品加工与贮藏装备四个研究方向。针对丘陵山区,研究院在农用动力机械、道地药材、马铃薯、竹采伐全程机械化方面展开技术研究和装备开发。近五年,科研项目总计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申报专利30项(已授权11项),先后为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等部门撰写调研报告与政策建议、技术攻关路线图等,发挥决策智库作用。会上,罗锡文院士针对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逐一指导,并对重点方向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经历,罗院士表示,学科的发展要首先把握好方向,要围绕国家需求、四川农业生产发展需要来确定学科发展的方向,凝练研究重点,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确定符合学校校情和实际的计划和目标,突出重点;要加强与其他高水平院校和企业的交流合作,聚焦重点研发内容,培育能够支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应用型科研成果;要做好短期及中长期规划,制定好计划时间表,兼顾快速推进项目和久久为功方向;要聚焦学校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广泛了解农民所需,把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到农业机械化建设领域中,完成“科研成果—样品—产品—商品”的转变,为中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罗锡文院士讲话胡志超研究员分析了农机学科发展面临的时代背景,就研究方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他表示,西华大学因农机而生,具有鲜明的农机底色。我国是农业研发大国,但农机领域研发力量主要集中在平原平川地区,丘陵山区农机研发力量薄弱。西华大学坐落于西南地区,要聚焦丘陵山区农机领域装备研发,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要抓好本次学术年会的契机,进一步凝聚农机强校“一号工程”的共识,举全校之力,抓好顶层设计,以人才为支撑,打好“组合拳”;要统筹学校多学科资源,发挥综合学科优势,形成具有西华特色的农机研究方向;要聚焦重点研究方向组建科研团队,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壮大人才队伍;要搭建平台扩大研究手段,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将农机装备和成果产业化相结合,推动科研成果落地。
胡志超研究员讲话校党委副书记张力表示,学校农机学科建设要有突破,就要充分吸收华南农业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的经验,从农机强校“一号工程”政策出发,以目标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从科学研究上升到学科发展,制定短期和长期规划;要从学校层面转变观念,进行有组织科研,加强科研经费投入,久久为功;要在专家学者的支持下服务于国内顶尖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最后,校长李秋实代表学校对两位专家的帮助和指导表示感谢。他结合罗锡文院士和胡志超研究员的指导和建议,要求全体人员要深刻领会专家建议,认真把脉学科研究方向,始终坚持将振兴新时代下的农业机械化作为学校“一号工程”,主动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立足学校优势资源条件,在专家的指导下不断整合学科资源、凝练研究方向,积极建设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学科体系;要聚焦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机制,广泛吸纳各类高水平人才,积极培育梯队完整的科研团队,推动学科更高质量发展;要加强有组织科研,以服务促发展,创新完善团队的支持和鼓励政策,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李秋实表示,为了顺应目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以更大力度和更实措施扛起四川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大旗,重振学校农机学科,学校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推进学科交叉融合、资源共享,为农机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政策保障和条件支持。希望所有教师齐心协力,为擦亮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贡献力量。校长李秋实作总结发言
西华大学农业工程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办公楼101会议室召开,校长李秋实,校党委副书记张力,副校长费凌、郎方年,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全体人员及相关学院涉农科研骨干参会。郎方年主持本次研讨会。
会议现场费凌在致辞时表示,一直以来,我校不忘建校初心,高度重视农机学科建设与发展,举全校之力,围绕农业工程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发展,锚定四川省农业强省建设目标,力求在丘陵地区农机化“卡脖子”关键共性核心技术、装备与工艺方面创新突破。当前,涉农院校教育发展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农业人才培养要求不断提升,构筑“知农爱农”的新型农机人才培养体系迫在眉睫,希望各位专家不吝赐教,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农业工程一级学科高水平发展把脉支招、献计献策。各学院骨干教师要把握机会虚心学习、积极交流,学校将继续坚持“新农科”视角下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加快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为支撑服务“农业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西华大学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副院长汤晓玉教授汇报了农业工程学科建设情况。她简要介绍了我校农机学科建设发展历程、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研平台、成果转化、合作交流、学科交叉融合等基本情况。近年来,西华大学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围绕丘陵山区农业装备研发,凝练了丘陵山地农业机械、畜禽智能养殖装备、智慧农业关键技术与装备、农产品加工与贮藏装备四个研究方向。针对丘陵山区,研究院在农用动力机械、道地药材、马铃薯、竹采伐全程机械化方面展开技术研究和装备开发。近五年,科研项目总计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申报专利30项(已授权11项),先后为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等部门撰写调研报告与政策建议、技术攻关路线图等,发挥决策智库作用。会上,罗锡文院士针对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逐一指导,并对重点方向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经历,罗院士表示,学科的发展要首先把握好方向,要围绕国家需求、四川农业生产发展需要来确定学科发展的方向,凝练研究重点,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确定符合学校校情和实际的计划和目标,突出重点;要加强与其他高水平院校和企业的交流合作,聚焦重点研发内容,培育能够支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应用型科研成果;要做好短期及中长期规划,制定好计划时间表,兼顾快速推进项目和久久为功方向;要聚焦学校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广泛了解农民所需,把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到农业机械化建设领域中,完成“科研成果—样品—产品—商品”的转变,为中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罗锡文院士讲话胡志超研究员分析了农机学科发展面临的时代背景,就研究方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他表示,西华大学因农机而生,具有鲜明的农机底色。我国是农业研发大国,但农机领域研发力量主要集中在平原平川地区,丘陵山区农机研发力量薄弱。西华大学坐落于西南地区,要聚焦丘陵山区农机领域装备研发,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要抓好本次学术年会的契机,进一步凝聚农机强校“一号工程”的共识,举全校之力,抓好顶层设计,以人才为支撑,打好“组合拳”;要统筹学校多学科资源,发挥综合学科优势,形成具有西华特色的农机研究方向;要聚焦重点研究方向组建科研团队,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壮大人才队伍;要搭建平台扩大研究手段,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将农机装备和成果产业化相结合,推动科研成果落地。
胡志超研究员讲话校党委副书记张力表示,学校农机学科建设要有突破,就要充分吸收华南农业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的经验,从农机强校“一号工程”政策出发,以目标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从科学研究上升到学科发展,制定短期和长期规划;要从学校层面转变观念,进行有组织科研,加强科研经费投入,久久为功;要在专家学者的支持下服务于国内顶尖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最后,校长李秋实代表学校对两位专家的帮助和指导表示感谢。他结合罗锡文院士和胡志超研究员的指导和建议,要求全体人员要深刻领会专家建议,认真把脉学科研究方向,始终坚持将振兴新时代下的农业机械化作为学校“一号工程”,主动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立足学校优势资源条件,在专家的指导下不断整合学科资源、凝练研究方向,积极建设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学科体系;要聚焦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机制,广泛吸纳各类高水平人才,积极培育梯队完整的科研团队,推动学科更高质量发展;要加强有组织科研,以服务促发展,创新完善团队的支持和鼓励政策,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李秋实表示,为了顺应目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以更大力度和更实措施扛起四川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大旗,重振学校农机学科,学校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推进学科交叉融合、资源共享,为农机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政策保障和条件支持。希望所有教师齐心协力,为擦亮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贡献力量。校长李秋实作总结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