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1-090-792
小程序
|
关注我们
|
客服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安徽
江西

北外党委赴民族文化宫集中参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

时间: 2023-06-30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网 浏览量: 5008 收藏
211双一流国重点教育部小985省级选调生博士点硕士点保研资格
北京市/语言类/公办/教育部
排名: 第80名
综合指数: 72.68
热度:35826K

2月27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组长王定华带队前往民族文化宫集中参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司长荆德刚莅临指导。北外党委常委、副校长贾德忠,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贾文键,党委常委、副校长孙有中,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胡志钢,党委常委、副校长丁浩、赵刚参加活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厅主任马国华,协调推进司司长邓光玉,民族文化宫党委书记、主任任毅接待会见并陪同参观。

王定华一行主要参观了正在民族文化宫展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大家重温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动人故事,回顾了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领略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多元共融、凝聚不散的精彩长卷。西夏文汉文字典《番汉合时掌中珠》、喀喇汗王朝桃花石可汗铜币、哈萨克族嵌银刻花“寿”字火镰、多民族语言版本的《共产党宣言》……一系列藏品全面展现了中华文明延续不断的历史基因、中华民族凝聚不散的历史密码,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至今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深邃思想与丰富实践。

王定华从三个方面谈了学习体会:

第一,要从政治高度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意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方面的重大原创性论断。这一论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指明了党的民族工作的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团结进步、交流交往、共同繁荣的精神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前提。两个“共同体”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推进中华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大力量。

第二,要从大历史观角度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内涵。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具体体现。这一理念一方面源自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共同体思想,另一方面得益于中华民族大一统和多元一体的历史传统。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从未间断,靠的就是国土不可分、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教育引导。各级各类学校以及教育工作者应自觉担当,着力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要通过教育,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心灵相通。

第三,要从学思践悟出发切实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一是加强领导强化联动。要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委领导下的统一战线工作重要议程,纳入学校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切实发挥好学校党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由党委统战部主要负责,党委其他主要部门、各二级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联动落实。要在理论中心组学习、干部教育培训、入党入团培训中予以体现。二是融入党建思政教育。要在全校师生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教学育人、在教师思政和立德树人的实践育人中进行有机融入。要把握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关键节点,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要继续组织“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中国边疆周边万里行”等社会实践项目。三是关心关爱民族学生。要通过学业支持中心、就业指导中心等,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业就业指导、奖励资助、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引导、支持少数民族毕业生跨区域实践锻炼和就业创业。要加强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党员。要办好少数民族预科班,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四是持续做好对口支援。要不断统筹教育资源做好对口支援,持续做好相关保障工作。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带一路”、文化润疆等研究领域加强合作,推动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更高质量发展。五是积极推动研究阐释。要发挥学科优势,进一步推动区域国别、国际教育、国际新闻与传播、国际组织学科的建设。要充分发挥学校智库作用,加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宣介和阐释,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融、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北外智慧、北外力量。

荆德刚充分肯定了本次专题学习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他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等各项工作的主线。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曾四次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项重要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部署。

荆德刚从四个层次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要论断进行了阐释。首先是中华民族,即由56个民族构成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多元一体大家庭;其次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关键在于“四个与共”,即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再者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代表着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自内心的认同,也代表着身处中华民族共同体所带来的归属感、自豪感、使命感;最后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向每一位中华儿女,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

荆德刚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用得上是硬道理,讲得好是真本事。没有牢固有力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校教育也就不能真正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必须严格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10月27日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所提出的四条举措。一是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要优化学科设置、强化学科建设、深化研究阐释,利用好北外在外语翻译、国际传播等方面的优势,做好对外宣介工作,推动构建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二是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自觉参与红色基因传承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助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命运相通。三是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最大的政治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从文化的角度、教育的角度、历史的角度、民族精神的角度,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四是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化被动为主动,通过视频等载体,讲好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故事,宣传新疆、西藏教育的成就。此外,要注意统筹安全与发展问题,加强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干部队伍建设,做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贾德忠表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高等院校作为重要阵地之一,必须自觉将其贯穿各个教育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增进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性认同。结合分管工作,一是把握主渠道,切实发挥思政课程的重要作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将“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等重要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要主动回应新时代民族工作中存在或可能产生的现实问题,确保学生保持政治清醒、把准政治方向。二是构建大课堂,努力拓宽实践育人的教学场域。要精心开展民族文化交流、民族艺术鉴赏等校园活动,继续做好“歆语工程”等社会实践,组织师生走进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支教宣讲,前往各地民族团结教育基地进行实践研学。三是探索新路径,不断扩大网络媒体的宣传效能。要灵活运用学校官方新媒体账号,向学生传达党关于民族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递民族团结和共同体建设的最新理念,以师生身边的“小”故事反映各民族团结共进的“大”场面。此外,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对外宣介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积极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北外独特贡献。

贾文键分享了三点学习体会。其一,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高度出发,做好学校援疆、援藏、对口支援工作。要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受援学校的需求,更具针对性地选派精兵强将从事学术、管理工作,尽可能解决当地教师的实际问题,并给予前来北外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更多关注和支持。要发挥由北外牵头的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联盟的引领作用,推进“慕课西部行”工作,推动两地同步课堂及虚拟教研室建设。其二,立足北外语种专业优势,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新时代中华民族故事的国际传播。要组织外籍教师和外国留学生前往少数民族地区及相关教育基地参观学习,通过外嘴、外脑、外围媒体主动发声,将中华民族团结发展的辉煌成就展现在世界面前。其三,以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引领,加强与港澳台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的合作,做好海外统战工作。要以海峡两岸外语教学研讨会团结两岸四校和辐射两岸外语界的显著作用,不断拓展学校与港澳台地区的合作内容和合作领域。要以学校及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为桥梁,积极引导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归国留学人员共同投身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

民族文化宫于1959年10月6日落成并对外开放,以为民族工作服务、为民族文化事业服务、为民族团结进步服务为宗旨,主要负责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工作成就,展示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情况,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收藏、保护、研究少数民族古籍文献文物等工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共展出精品文物古籍1500余件,分大一统、大交融、大团结等三个单元陈列。展览从历史、文化、经济等多个维度,展现了中华文明延续不断的历史基因、中华民族凝聚不散的历史密码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深邃思想与丰富实践。本次展览创新使用多种高新技术,真正实现了交互性、沉浸式观展。

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党委巡察办公室,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党委学生工作部等职能部处负责同志,专用英语学院党总支负责人,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等参加活动。


★微信搜索小程序:志愿王

找大学】院校信息,985/211/双一流院校等

选专业】专业信息,清晰了解专业具体情况

高考选科】三个维度,帮助考生自主搭配学科

学业管理】学业剖析,定目标找差距圆梦大学

一键查询】输入分数,一键查看能上的大学

智能填报】志愿神器,AI大数据+冲稳保策略

学业评测】免费测评,五大维度快速认知自我

直播课堂】填报技巧,支持无限次重复回放

专业指导】量身定制,不浪费高考每一分

高考资讯】高招政策,高考实时资讯全掌握

志愿客服】在线解答,高考咨询一键接招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