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校庆】79级铸造专业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华明回母校讲述:科技创新漫谈
时间: 2020-10-18
来源: 西华大学招生信息网
浏览量: 3527
收藏
为庆祝西华大学建校六十周年 ,10月17日下午,我校1979级铸造专业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华明受邀在四教报告厅作了题为“科技创新漫谈”的学术报告。报告中,王华明院士向师生们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分享了他关于教师职位的自我认识和教书育人的收获体会,展示自己对于科研创新的理解。报告会现场毕业37载,从教27年“西华有厚基础、重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我在这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王华明回忆了30多年前在西华求学的经历,他告诉在座的同学们,西华大学历史积淀深、学术氛围浓,同学们要感到自豪。随后,王华明结合他的求学和研究经历指出,要不满足于现状,努力使自己做得更好。1983年,从西华毕业后,王华明一路北上,从西安交通大学到中国矿业大学再到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从中国到日本再到德国,在不同学校、不同国家的学习和科学研究开阔了他的视野,培育了他严谨的科学精神,锻炼了他独立工作的能力,历练了他的人生。“后来,作为一名园丁,我培养了人才,我的内心感到充实且满足。”王华明还对西华学子讲述了他担任一名教师的收获:成为教师后,他努力学习教书技能,加深了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得到了更多思考,也让他养成了尽职敬业、认真做事的习惯,懂得了言传身教、做人做事的道理。“作为老师,面对不断进步的学生们,更要加强自己的能力。要倒出一杯水,你至少得拥有两杯水。”王华明表示,教学能推动科研,老师在教授学生知识时也会得到收获,他就是从本科生教学内容中受启发,经过进一步探索,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研究方向。王华明院士科研创新:付出总有回报报告会上,王华明主要介绍了高性能大型关键金属构件增材制造技术及其对重大装备制造业的影响,重点讲解了他的两个研究方向:一为重大装备大型关键金属构件——增材制造技术,二为重大装备严酷环境关键摩擦——特种耐磨涂层技术,并结合自己的研发经历对科技创新提出了体会,王华明强调:“实践是创新的源泉。”他勉励学子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新方向;要借用相通的知识进行横向联系、交叉思考;要始终了解国家需求,朝着满足实际需要的方向去进行科学研究。科研之路很辛苦,王院士始终坚信,付出总有回报。作为西华大学1979级铸造专业的校友,王华明寄语学弟学妹:“不可能20岁就成为大师,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一定要坚持,总有一天就能跨越那道门槛。”另外,王华明还谈及自己对“钱学森之问”的思考,他告诉在场学子:科技创新时,要打牢基础,融会贯通,真正理解掌握扎实宽广的基础理论,根深方能叶茂;要学以致用,了解国家重大需求、科技前沿方向、工程重大难题;要务实潜心,有团队精神,淡泊名利,有“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精神。在提问环节,王华明和师生们进行了更深入的交流。对于师生们提出的对于3D打印技术和专业层面的一些疑惑,王华明一一作答,并表示希望学弟学妹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毕业后用所学知识报效祖国。报告人简介:
王华明,我校1979级铸造专业校友。金属增材制造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国防科技工业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研究应用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主任委员、增材制造分会副主任委员。王华明院士长期从事重大装备高性能大型关键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和表面工程技术研究。突破钛合金、超高强度钢等高性能难加工金属大型复杂关键构件激光增材制造工艺、成套装备和工程应用关键技术,开拓机械装备严酷环境关键摩擦副零部件激光熔覆多元金属硅化物高温耐蚀耐磨特种涂层新领域,成果在飞机、导弹、卫星、航空发动机等装备研制和生产中工程应用。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航空报国金奖一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国防科技工业杰出人才奖等奖励和荣誉。
王华明,我校1979级铸造专业校友。金属增材制造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国防科技工业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研究应用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主任委员、增材制造分会副主任委员。王华明院士长期从事重大装备高性能大型关键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和表面工程技术研究。突破钛合金、超高强度钢等高性能难加工金属大型复杂关键构件激光增材制造工艺、成套装备和工程应用关键技术,开拓机械装备严酷环境关键摩擦副零部件激光熔覆多元金属硅化物高温耐蚀耐磨特种涂层新领域,成果在飞机、导弹、卫星、航空发动机等装备研制和生产中工程应用。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航空报国金奖一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国防科技工业杰出人才奖等奖励和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