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1-090-792
小程序
|
关注我们
|
客服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安徽
江西

2023年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时间: 2023-05-31 来源: 重庆三峡学院招生信息网 浏览量: 3989 收藏
硕士点
重庆市/综合类/公办/重庆市
排名: 第393名
综合指数: 58.64
热度:12726K

财经学院

学院于1996年招收经济学本科专业学生,目前设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统计学、会计学等4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1562人,现有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个,农业硕士授权点1个(农业管理、农村发展领域),在校研究生199人。

学院有专任教师55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0人,博士17人,“巴渝学者”1人,“平湖英才”1人,教学科研能力强。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权威期刊8篇,核心期刊5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20余部,承担和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多项政策建议获市区领导批示及政府部门采用,2项成果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有较强的社会贡献度与影响力。

学院是重庆市高校“十四五”重点学科依托单位,拥有市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市级学会。紧贴社会需求建设“新文科”,培养实践能力强的数字经济人才,建有企业仿真、财务大数据、跨境电商、互联网金融等8个实验室,与企业共建20余个实习实践基地,学生近年来主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1项,市级11项;获 “互联网+”大赛市级奖1项,各类学科竞赛奖90余项。

经济学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系统掌握经济学、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熟悉金融业务技能、金融政策和金融法规,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国际金融学、计量经济学、保险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市场学、投资学、证券投资学、经济统计模拟实训、企业仿真实训等课程。

就业及升学前景:毕业生分布在政府、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就业率平均90%以上,在用人单位及社会上收获良好赞誉。近年来,毕业生考研率和录取率逐年上升,一大批学生考入国内外名校继续深造。

国际经济与贸易

培养目标:按教育部新文科改革要求,培养兼具本土意识和国际视野,专业理论扎实、技能娴熟,具有良好研究分析与实践能力,具备数字化与信息化应用能力,有创新精神和持续学习意识的应用型国际贸易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宏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跨境电商、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数据分析、对外贸易模拟实训等课程。

就业及升学前景:毕业生能在政府相关部门、外贸公司、外资企业、金融机构等从事相关经营、管理、分析、策划等工作,就业率平均90%以上,用人单位评价良好。毕业可报考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硕士生,近年来升学率达到10%以上。

经济统计学

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与经济学素养,熟知经济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国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统计法规,熟练掌握数据采集、问卷设计、数据处理与分析、资料管理等业务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抽样调查、证券与投资、投入产出分析、国民经济统计学、多元统计分析、金融统计分析等经济统计模拟实训、企业仿真实训等课程。

就业及升学前景:能在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外贸公司、金融机构等从事相关工作,毕业生在用人单位及社会上收获良好赞誉。可以报考经济学、统计学及其他专业研究生。近年来,毕业生考取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生比例逐年上升,平均就业率90%以上,涌现出成功创业的典型代表。

会计学

培养目标:为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和“大智移云”技术的要求,培养具有扎实的会计及相关的财务、审计、税务专业基础,能将专业知识与现代技术融合应用的专业创新能力,有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税法与税务会计、会计信息化、数据库应用(SQL)、计算机编程语言(python)、大数据财务分析、大数据审计、企业仿真综合实训等课程。

专业方向:作为教育部首批新文科建设专业,设置有大数据、数智化(实验班)、信息化(对口高职)专业培养方向。

就业及升学前景:能在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审计税务事务所等从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及税务咨询等工作,能运用大数据进行财务、审计信息分析等创新性工作,可以报考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税务等专业硕士研究生。近年来,毕业生考取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生比例逐年上升,平均就业率90%以上,涌现出大批业务骨干。

传媒学院

传媒学院成立于2014年,是应国家新文科建设及培养应用型新闻传播类人才的需求,从文学与新闻学院分离建设的新型二级学院。学院现有视频采编中心、文化与传媒研究中心2个教学科研机构;有三峡库区融媒体实训中心、图形图像实验室等5个校内实验实训平台;与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宣传部共建“三峡传媒学院”,与重庆三峡融媒体中心共建重庆市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重庆广电数字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日报社、华龙网、三峡融媒体中心等共建实习实训基地20余家。

学院是学校“转型发展试点专业”建设单位、“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单位。现有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3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学生900多人。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照“突出实践、追求卓越、服务社会”的专业建设理念,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在打造广电专业“采写、摄影、摄像、制作”、广告专业“策划、创意、设计、制作”、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策划、采编、制作、推广”等核心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倾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

近四年来,学生作品获省部级、国家级奖励90余项,公开播放的视频50余部,发表摄影类作品400余件。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好,新华社、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社、搜狐网、爱奇艺等传媒单位,以及政府宣传主管部门均有我院毕业的学生。

广播电视学

专业简介广播电视学专业由中文专业发展而来,2003年开始招收汉语言文学(新闻方向)专业本科生,2006年招收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生,2012年,“广播电视学新闻学”正式更名为“广播电视学”。现为校级转型发展试点专业、校级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计划专业,与万州区委宣传部共建的“三峡传媒学院”建设专业。

师资力量较强,专业教师22人,其中巴渝学者1人,外聘教授1人,外聘企业教师4人,高级职称教师9人,博士4人,“双师双能型”教师6人。专业教师获重庆市第一届、第二届、第五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二、三等奖3项,重庆市第二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优质课评选二等奖1项。

生源质量较好,人才培养质量高,近五年本专业学生获省部级国家级专业竞赛奖50项,公开刊发、播放的作品100余部(件);毕业生就业率96.63%,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和普遍好评,涌现一批代表人物和作品,2015届徐磊的新闻作品《安全绳两端的爱情》,2016届蒋锐的新闻作品《梯田里的新期盼》等在央视新闻1、13频道播出。现已培养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1000多名,是重庆市新闻传播媒体、文化行业及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传媒人才的主要来源。

培养目标本专业适应国家对新闻传播人才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培养立足三峡、服务重庆、辐射全国,具有正确政治立场、坚定新闻理想、深厚家国情怀、良好职业道德、健全人格,系统掌握广播电视学、传播理论和影视艺术理论,具备较高媒介素养、视听作品创作及制作能力,适应未来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才,具备成为采编业务骨干人员的潜质。

专业核心课程传播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论著选读,广播电视学概论,电视摄像,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新闻采访与写作,中外新闻史,非线性编辑,融合新闻学。

毕业去向在媒体机构、宣传和文化部门从事采写、摄录和编辑(导)等相关工作。

广告学

专业简介广告学专业201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本专业是校级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专业,是与万州区委宣传部共建的“三峡传媒学院”建设专业。本专业生源质量较好,教学设施齐全、图书资源丰富、实践体系完善,已培养广告专业人才近500名,是重庆市文化传媒行业、广告公司以及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广告宣传人才的主要来源。

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4人,其中外聘教师5人,高级职称2人,博士2人,“双师双能型”教师3人,专业教师获重庆市第一届、第二届、第五届和第六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二、三等奖4项,获2020重庆市本科创新课程大赛二等奖。

人才培养质量高,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重庆市公益广告大赛等赛事中屡创佳绩,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100余项。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96.63%,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和普遍好评。

培养目标本专业适应国家对新闻传播人才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培养立足三峡、服务重庆、辐射全国,具有正确政治立场、深厚家国情怀、坚定职业理想、良好职业道德、健全人格,系统掌握广告学、市场营销学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策划能力与制作能力,能在广告公司、媒体机构以及其他宣传和文化部门从事广告策划与制作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传播学、市场营销学、广告学概论、广告创意与策划、广告设计、消费者行为学、广告调查与效果评估、品牌策划与管理。

毕业去向在广告公司、媒体机构以及其他宣传和文化部门从事广告策划与制作工作。

网络与新媒体

专业简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1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本专业是校级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专业,是与万州区委宣传部共建的“三峡传媒学院”建设专业。

现有专业教师22人,其中巴渝学者1人,外聘教授1人,外聘教师4人,高级职称8人,博士3人,“双师双能型”教师6人;专业教师获重庆市第一届、第二届、第五届和第六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二、三等奖4项等。

人才培养质量高,在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摄影比赛、新西部全国大学生影像节、重庆市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等赛事中屡创佳绩,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50部,在各级媒体平台刊发、播放的作品100余部(件)。已培养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近300人,是重庆市新闻媒体、新媒体行业、传媒公司以及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新媒体传播人才的主要来源。

培养目标本专业适应国家对新闻传播人才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培养立足三峡、服务重庆、辐射全国,具有正确政治立场、坚定职业理想、深厚家国情怀、良好职业道德、健全人格,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新媒体技术,具有较强的全媒体策划执行能力、网络信息传播能力,能在各类门户网站、网络传播公司、数字媒体和新媒体传播机构等从事设计与制作全媒体信息产品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传播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论著选读、网络与新媒体概论、融合新闻学、全媒体新闻采访与写作、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全媒体信息编辑、新媒体产品设计与项目管理。

毕业去向在各类门户网站、网络传播公司、数字媒体和新媒体传播机构等从事设计与制作全媒体信息产品工作。

工商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是重庆三峡学院办学历史悠久、规模大的教学单位之一,秉承“自强、创新、厚德、博学”的校训,紧扣长江经济带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和重庆产业部署,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致力于培养胜任现代工商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院设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4个本科专业和1个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学位授权点。现有教师(含兼职)86人,其中高级职称47人,博士21人,“双师双能型”教师52人,半数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企业经营管理实战经验,师资力量雄厚。

学院具有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办学条件,拥有“十四五”市级旅游管理重点学科1个、市级教学创新团队2个、市级教学案例库建设平台2个、校级转型发展试点专业1个、校级重点学科1个、校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建有企业综合经营管理、企业仿真、ERP沙盘、旅游3D虚拟、形体与礼仪、客房、餐饮、茶艺、酒水等专业实验室,与校外企事业单位共建近40个本科生实习实训基地、8个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其中市级校企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3个,为本院教学、科研、实习、实训提供了良好平台,并与希尔顿集团合作创办希尔顿班,荣获“中国旅游服务业优秀人才培养院校”、“希尔顿集团人才培养卓越贡献奖”、“最佳东方酒店业人才教育影响力百强院校”等荣誉。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校学生近5年来荣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全国大学生旅游创意大赛、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及市场营销策划大赛等国家级奖项和重庆市各类奖项289人次。毕业生以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

工商管理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基础知识,系统掌握企业管理基本理论和知识,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政策法规和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具有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在工商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政府部门胜任人力资源规划与管理、财务管理与咨询、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经济学基础、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公司理财、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运营管理、经济法、管理信息系统、企业仿真实训等。

专业特色:在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数据挖掘处理、物流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

毕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到综合经济管理部门、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中外工商企业、物流企业、各类中介服务组织从事经济管理分析、预测、规划和管理工作,或者进入相关高校继续深造。

市场营销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理论功底,掌握市场营销领域基础知识、理论前沿与发展态势,具备市场营销专业综合技能,熟练运用市场调查及数据分析工具,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中的市场调研与数据分析、推销与商务谈判、销售管理、营销咨询与诊断、营销策划(品牌策划、广告与促销策划等)、电子商务与新媒体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基础、财务与会计、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营销策划、品牌学原理、网络营销、零售管理等。

专业特色:本专业现有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项目6项,重庆市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重庆市一流课程4门,在大数据营销决策、品牌战略管理、创新创业管理等方面有一定的特色。

毕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到地产、零售、电商、金融、管理咨询、互联网科技等企业就业,也可到各级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或进入相关高校继续深造。

旅游管理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旅游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熟悉旅游企业业务流程与岗位操作技能,能从事旅游策划、营销咨询、旅游产品开发、规划设计、导游、旅游电子商务、研学旅行等方面的业务工作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原理、旅游学概论、旅游法规、旅游经济学、旅游接待业、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消费者行为学、旅游规划与开发等。

专业特色:专业办学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趋势紧密衔接。对接旅游产业链,开设旅行管家、研学旅游、目的地管理、饭店管理、旅游策划、旅游电商六个职业课程选修模块;服务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开设《三峡历史文化与旅游》等特色课程;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设《风景区田野考察》等课程。

毕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到旅行社、旅游电商、研学教育机构、景区、饭店、邮轮等部门就业,也可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或进入相关高校继续深造。

酒店管理

培养目标:本专业顺应现代酒店业发展,立足三峡,服务库区,辐射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人文情怀、专业素养、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以及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基本掌握现代星级酒店经营管理模式和方法,具有在星级酒店、餐饮住宿、地产物业、邮轮会展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服务及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潜质,并适应未来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旅游学概论、旅游接待业、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消费者行为、酒店管理概论、酒店运营管理、酒店客户管理、酒店服务礼仪、酒店专业英语、酒店前厅服务与管理、酒店客房服务与管理、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酒店管理信息系统、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等。

专业特色:本专业与希尔顿酒店集团、洲际酒店集团、华为安朴酒店集团等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多年,优秀学员可进入国际、国内高星级酒店管培生队伍,在酒店房务管理、餐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管理等方面开启高平台实习和就业。

毕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到国际国内知名酒店集团从事服务与管理工作,或进入高职中职院校作为专业教师,也可进入相关高校继续深造。

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师40人,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9名;博士16名,硕士20名,同时引进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知名院校专家团队支持学院的发展。

近年来出版各种专著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荣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共3项,获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学院现有文化产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民族学4个本科专业,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学位点1个。其中民族学是重庆市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重庆市特色专业建设点、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单位。学院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先后与重庆市二中院、重庆市检察院二分院、万州区法院、重庆三峡交通旅游集团、重庆优快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万州人才网)、恩施鹿院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奎龙律师事务所、重庆百安律师事务所、杭州求美公司、义乌雅阳集团等几十家单位在科学研究、学生培养、帮扶助学、实习就业等方面开展合作。

学院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为目标,突出“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注重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学年论文制、就业与考研的素质拓宽工程等举措,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英语四级过级率、挑战杯立项率、学术论文发表、研究生报考率和录取率等显著提高。

民族学

民族学专业开设于2002年,是重庆市属高校中唯一开办的民族学本科专业,是重庆市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专业、特色专业、一流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知识,具备实地调查和科研创新能力,能够解决公共事务工作、跨文化沟通中的实际问题,为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组织提供专业服务,能从事公共事务工作和学术研究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核心课程:中国民族志、世界民族志、中国民族史、民族学概论、社会学、人类学概论、文化人类学理论、社会研究方法、田野工作与民族志写作、宗教人类学、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史、体质人类学、民俗学概论、生态人类学、考古学概论、民族社会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影视人类学

就业及升学前景:毕业生授法学学士学位,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民族事务、学科教育、文化文物、城乡开发、社区服务等相关工作。毕业生升学率高,每届均有学生被国内985、211、双一流等高校录取,专业覆盖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少数民族艺术、人文地理学、社会工作、小学教育等,近三年平均录取率达30%。

法学

本专业适应国家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发展需要,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和良好职业技能的应用型法治建设人才。本专业师资力量较强、生源质量较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完整,学生在全国第五届“学宪法、讲宪法”大赛中荣获重庆市第一名并代表重庆市获得全国总冠军,多届学生获评“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部分毕业生已成长为所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民政府、公证机构、律师事务所等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

注重学生基础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和专业实践课等四部分。学科基础课包括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法律职业伦理。专业主干课包括法律逻辑学、经济法、商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证据法、法律文书等。专业选修课包括婚姻法、侵权责任法、律师与公证制度等。专业实践课主要包括:演讲与沟通技能训练、民商事法律实务训练、刑事法律实务训练、行政法律实务训练、专业实习与研习等。

毕业生授法学学士学位,毕业去向主要包括:一是报考硕士研究生,本专业学生可报考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法学),也可根据个人兴趣跨专业报考;二是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考,进入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或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三是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进入律师事务所或各类公司法务部门工作。

文化产业管理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人文精神、科学理念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应具备较宽的文化视野和较强的文化理解力与领悟力,有敏锐的经营管理意识,具备较强规划、决策、组织及沟通协调能力;能够适应文化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现代文化项目的策划、管理和法律法规等相关理论知识,熟悉相关文化企业经营特点和运作规律;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良好的艺术修养、文化艺术鉴赏力和多媒体技术的操作技能,有一定的创意思维和文化产品的策划与营销能力,能在各类文化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文化项目管理、策划、文化产品营销、文化市场拓展等工作。

课程设置分为“文化+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专业技能”四个模块。文化类课程有中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及文化资源概论等;专业基础课包括文化产业概论、文化产业经济学、文化产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文化市场营销学、社会研究方法、文化商务英语、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文化项目策划、文化创意理论与实务、美学等;专业方向有两个,分别是“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与“文化项目策划与管理”;专业技能课有创意文案写作、摄影与后期制作、短视频创意制作及平面设计。

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有三个通道,一是报考研究生,与本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有新闻与传播、新媒体内容生产、文化创意产业管理、文化资源与产业开发、媒介经营与管理等,也可根据个人兴趣跨专业报考;二是报考公务员或公共事业编,如文旅委、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广播电视台等;三是进企业,如新媒体、文化艺术表演、出版发行、网络图书、网络视听产品开发与运营、旅行社、文化艺术交流策划、企业形象设计策划、展览会布置策划等文化企业及文化公司。

劳动与社会保障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熟悉党和国家有关劳动与社会保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较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基础,能在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牢固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方法,熟悉劳动和社会保障的业务运作,具有良好的公共意识、公共精神、公共责任,能够适应未来职业和社会发展,能在政府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劳动仲裁机构、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保险公司等,从事劳动就业、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运作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课程设置分为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课程四部分。学科基础课包括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原理、社会学概论、人口学、公共管理学等;专业主干课包括社会保障概论、公共政策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险学、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社会统计学、公共经济学等;专业选修课分为两大模块:“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课程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实训、劳动争议处理实务、三峡库区社会保障专题调查、社区服务等。

毕业生授管理学学士,主要的就业去向:报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税务部门,进入法院、劳动仲裁机构从事或劳动和社会保障的相关工作;进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事人事专员工作,进入保险公司从事商业保险经纪工作,或进入职业介绍服务机构、职业培训机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等从事劳动关系管理服务工作。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与本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有公共管理、社会保障、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等。

教师教育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是为适应教师教育改革、切实提高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专业化水平,有效整合学校教师教育资源,于2017年7月设立的一所新型二级学院。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兼职教师90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高级教师、高级实验师)34人,博士1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巴渝青年学者1人,重庆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获得者1人,重庆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1人,重庆市最美教师1人,重庆市教学名师2人,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

学院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100余人。设有小学教育(全科教师)、物理学(师范类)、化学(师范类)和生物科学(师范类)4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教育学科是重庆市“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是学校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依托单位,具有教育硕士研究生招录、培养和硕士学位授予资格,2021年“教育博士”正式列入重庆市新增博士专业学位立项建设规划。

小学教育(全科教师)

培养能胜任小学各科教学、研究和班级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主要课程有:小学教育学、中外教育简史、心理学基础、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队管理、汉语基础、初等数论、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小学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等。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小学教学和相关教育管理研究的工作。

物理学(师范类)

培养能胜任中学、中等职业学校的物理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主要课程有: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数学物理方法、电子线路、近代物理实验、高等数学、物理教学论、中学物理实验与教学技能基本训练等。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各级初高中、中职学校物理教学和相关教育管理研究等工作,也可到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研发工作。

化学(师范类)

培养能胜任中学、中等职业学校的化学教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主要课程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高分子化学、仪器分析、化学工程基础、教育学与心理学基础、化学教育理论与方法等。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各级初高中、中职学校的化学教学和教育管理研究等工作,也可到化工行业从事生产研发工作。

生物科学(师范类)

培养能胜任中学、中等职业学校的生物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主要课程有: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生物进化论、免疫学基础、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信息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学生物教材教法等。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各级初高中、中职学校的生物教学和相关教育管理及研究工作,也可到农、林、牧、渔、环保、园林、防疫等相关生物行业的企事业部门从事生产研发工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重庆三峡学院二级教学科研单位,下设六个系部(教研室)。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的唯一本科专业,通过了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学院承担全校本科生、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承担本院学科教学(思政)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0人、硕士生导师11人、博士(含在读)12人。近年来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6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14部,发表教学科研论文560余篇;获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5项,教师多次在国家级、省市级思政课教学比赛中获一、二等奖。建设重庆市精品课程、一流课程3门,校级一流课程4门;拥有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分中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十四五”校级重点学科。

近年来,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以及“田家炳杯”、“华文杯”、“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等国家级、省市级师范生技能大赛中获得奖项60余项;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连续六年稳居学校前列;毕业生年终就业率90%以上,80%左右毕业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适应国家对中学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和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立足三峡、服务重庆、面向全国,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较高的政治站位,具备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较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突出、从教意愿明确,能够在普通中学、教育机构从事思想政治教学、教研等相关工作,适应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具备成为骨干教师的潜质和进一步攻读教育硕士等后续深造的能力。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逻辑学、社会学概论、政治学概论、中国通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伦理学、中国哲学史、文化学、世界通史、管理学概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学教育学、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与设计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本专业学制四年,授法学学士学位。毕业生就业去向:升学考研、中小学教育教学、企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

文学院

文学院前身可追溯到1956年万县师资训练班语文科,至今已有60余年办学历史。作为学校开办的第一个本科专业(1994年),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获得重庆市特色专业、重庆市三特专业、重庆市高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殊荣之后,又于2019年、2021年分别获批为重庆市一流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本专业目前设师范、非师范两个专业方向。本专业依托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连续获批为重庆市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重点学科,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点。2021年获批学校“十四五”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立项建设点。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教授15人,副教授11人,博士23人。学院平台完备,设施完善,管理有效,能为学生成人、成才、成功提供良好成长环境。我们将秉承“文治天下、学济苍生”的院训,为每一位学子开启成人、成才、成功的大门!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重庆市一流专业,重庆市高校首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主要课程:文学概论、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大学写作、中国文化概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普通话与口语表达、语文教材研究、教育实习等,还安排有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普通话、三笔字等职业技能培训、科研训练以及创新创业培训。

毕业生主要从事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管理及企事业单位语言文字、文化宣传等方面的工作。

汉语言文学

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重庆市一流专业,山东大学合作办学专业。

主要课程:文学概论、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大学写作等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之外,还开设有秘书学、行政管理学、公务员考试、计算机应用等课程以及秘书技能、创新创业等职业技能培训。

毕业生可在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文秘、语言文字以及文化宣传工作;学生选修教育学类课程后,经考核合格,也可取得中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书。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创建于1982年,1997年开始本科教育,200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4年获批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学位授权,2022年顺利通过教育部英语师范专业认证专家进校考察。学院现有教职工 90余人,其中教授 4人、副教授27人、博士13人(含在读8人)、硕士生导师12人。设英语系、日语系、大学英语教研部。有学生1000余人,同时承担全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学院面向全国26个省市招生,毕业生主要分布在教育、外贸、旅游、企事业等单位,就业情况和社会评价较好。

学院教师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省市级及其他科研与教改项目30余项,出版专著8部、主编教材4部,10余名教师到欧美、日本等国家或地区留学、工作、学习等。

近年来,百余名毕业生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院校的硕士研究生,20余名学生到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短期访学进修或攻读研究生,多名学生被国家汉办录取到美国、土耳其等国家从事汉语文化教学。学生在专业竞赛中屡获佳绩,专业能力强;毕业生就业率良好,社会评价较高。

英语

专业介绍英语专业有专职教师20余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博士3人,硕士生导师5人。每年招收学生120余人,分为商务和翻译两个方向。学生在校期间有参与英语协会、商务实践、翻译实践、志愿者协会等服务性学习项目的机会,更可在各类商务英语比赛、口笔译大赛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一展身手。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系统的商务知识、良好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较高的文化素养,具有健全人格、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适应未来职业和社会发展,能在企事业单位涉外部门、外事、外贸、金融等领域从事进出口贸易及相关国际商务活动、实用翻译工作的专业型、应用型英语人才。

核心课程 英语(翻译方向):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阅读、英语口译、外事笔译、翻译理论与实践、中英对比与翻译、同声传译等。英语(商务方向):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函电、国际贸易实务。第二外语开设有日语、法语。

就业去向能在企事业单位涉外部门、外事、外贸、金融等领域从事进出口贸易及相关国际商务活动。多年来,毕业生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都体现了高素质、厚基础、宽口径、多能力的特点。

英语(师范类)

专业介绍英语(师范类)专业有专职教师20余人,其中教授及副教授10余人,硕士生导师5人。每年招收学生90余人。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有参与英语协会、志愿者协会、师范技能培训等服务性学习项目的机会,更可在各类专业竞赛、师范技能大赛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一展身手。

培养目标本专业秉承“立德树人”思想,坚持“立足三峡、服务重庆、辐射西南”的办学思路,围绕“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素质过硬”的总体目标,培养热爱教育事业,适应新时代中学英语教育需求,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系统的教育教学知识与师范技能、良好的文化素养、健康的身心素质,能在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从事英语教学、研究与管理的应用型英语人才。

核心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阅读、中学教育学、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英语教学理论与方法、英语教学评价设计与实施、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学英语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第二外语开设有日语、法语。

毕业去向多年来,本专业为西南地区及全国中小学校培养了大量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日语

专业介绍日语(商务方向)专业具有12年办学历史。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有参与日语协会、志愿者协会、赴日访学、交流的机会,更可在各类日语专业竞赛中一展身手。3名学生在“2017年笹川杯全国高校日本知识大赛”中喜获特等奖,获得赴日交流学习的机会。近年来,本专业学生考研率逐年攀升,多名毕业生考取日本明治大学、东京外国语大学、九州大学、福冈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贵州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研究生。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日语语言知识和较高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应用能力,具有健全人格、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能够适应未来职业和社会发展,能在经贸、文化、新闻、外事等部门从事翻译、商务行政管理、日语教学等工作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会话、日语听力、日语泛读、日语写作、日汉互译、商务日语函电、日本文学名著赏析、经贸日语、旅游日语等。第二外语开设有英语和法语。

毕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广,就业前景好。毕业生在经贸、文化、新闻、外事等部门从事翻译、商务行政管理等工作,也可在中小学从事日语教学工作。

美术学院

重庆三峡学院美术学院创建于1987年,现有教职工7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5人,硕士导师12人,有校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15人。有美术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服装与服饰设计五个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400余人,2015年学科教育(美术)领域招收专业硕士研究生。

美术学院用当代创新教育新思想,新观念引领办学,走特色发展之路,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内、外部发展平台,针对美术专业特点,进行规范有序的教学、科研与管理,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师出版学术专著、教材30部,国家项目立项3个,发表美术论文400余篇,历年入选国家级、省级美展作品300余件,有100余幅作品获得国家级、省级奖,2项教学成果获重庆市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三等奖,“三峡民间美术”特设课程为重庆市级精品课程。美术学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艺术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成立了美术学院创新实践团队、时装表演模特队、服装与服饰创新实践工作坊、传统生活创新中国画工作坊,加大校企合作,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适应社会需求的美术人才。近几年学生多次参加全国、省级美展,国家级获奖作品共计60余件、省级获奖400余件,设计作品曾在教育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获全国一等奖。培养了15000余名合格的美术人才,毕业生就业范围广泛,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

美术学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美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绘画创作和现代艺术设计的实践技能,能适应美术创作、美术编辑、艺术设计、美术宣传和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等领域需求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美术概论、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透视学、解剖学、构图学、素描、色彩、中国画、油画、雕塑材料学、版画、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工艺美术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

环境设计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当代环境设计理念,现代设计思想,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发展需要,具有环境设计综合知识和应用实践动手能力的设计师,能在各大装饰公司、建筑行业、设计单位等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教学和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中外设计史、设计透视、素描、色彩、手绘表现、建筑装饰材料与概算、室内空间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展示设计与模型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

视觉传达设计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有创新设计思想与能力,适应时代视觉传达发展需求,有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设计技能,能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中外设计史、设计概论、素描、色彩、字体设计、图形创意、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数学媒体设计制作、企业形象策划、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

动画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动画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应的影视知识,熟练掌握动画设计、动画制作,动画产品开发等实践技能,能在设计公司、游戏公司、传媒公司、艺术教育等单位从事动画、影视制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艺术设计史、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绘画设计、动画场景设计、摄影、网页设计、卡通雕塑、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后期合成技术、DV短片制作、动画造型设计、影视声音、三维动画技术、动画分镜创造等课程。

服装与服饰设计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国际流行文化视野与民族服饰文化底蕴、兼具创新设计与工艺技能、能在服装与服饰设计企业、广告公司、时尚媒体、时尚品牌、家纺、珠宝以及相关行业从事服装设计、服饰品设计、形象设计、陈列设计、营销管理、品牌设计企划、时尚影像采编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具备一定的自主创立工作室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中外服装史、服装材料学、服装效果图、服装企业结构设计、工艺基础、服装CAD、流行成衣设计、职业装设计、创意装设计、配饰计、形象设计等课程。

体育与健康学院

学院于1993年开始招收首届学生,先后为国家输送了3000多名合格毕业生。开设体育教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与健康方向)2个本科专业,在学科教学(体育)领域招收硕士研究生,在校学生600余人。学院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9人,副教授8人,讲师22人,其中博士7人(含在读)。建有总面积4万余平米的田径、足球、篮球、网球、游泳、武术、巧固球等各类场馆。设有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人体机能测定、康复理疗等专业实验室和体育专业图书阅览室,配有1000多万元的教学训练仪器设备。

多年来,学院秉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尚武崇文,睿智健体”的院训。2022年体育教育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学院积极打造巧固球、水上项目、攀岩、山地越野、户外运动、校园马拉松等特色体育项目,先后与国际巧固球协会、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国家手球队等建立了合作意向。近年来,学生在专业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武术队蝉联重庆市大学生武术比赛十四连冠,桨板队在第二届中国大学生桨板竞速挑战赛中取得三金一银一铜的优异成绩,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体育教育(师范类)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立足三峡、服务重庆,培养具有坚定政治立场、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依法执教意识、良好的教育情怀和师德修养,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系统掌握体育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从事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课余体育活动组织与指导、班级管理、体育教学研究等工作的合格中学体育教师。

主要课程:教育学、心理学、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健康教育学、体育社会学、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田径、体操、球类、武术、健美操等。本专业学制四年,授教育学学士学位。

运动人体科学

本专业突出体育学与康复学相结合,立足三峡、服务重庆、面向全国,旨在培养拥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能满足现代社会大众健康需要,掌握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和康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备科学指导运动的实践能力,能从事健身指导、运动康复、运动伤害防护、运动机能评定、健康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康复医学、健身原理与方法、运动营养学、运动伤害防护与急救、普拉提、筋膜理论与手法、体态评估与治疗等。本专业招收体育类考生,学制四年,授教育学学士学位。

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创建于1956年,经过60余年发展,学院取得了重大突破:学院于2014年获得非线性电子学硕士学位授权和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并于2015年正式招生。学院实力较强、规模较大、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兼职教师60余人,其中教授11人,博士14人,博士、硕士生导师共14人,各级各类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10人,柔性引进了欧洲科学学院院士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现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三个本科专业,非线性电子学、学科教育(数学)两个硕士点。在校全日制学生900余人,研究生7人,已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5000余人。

学院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狠抓教学质量、促进就业质量。多次被学校评为教学管理、学生工作、科研工作先进单位。现有重庆市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重庆市特色专业1个,重庆市精品课程2门,重庆市教学团队1个,重庆市创新团队1个;获重庆市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获重庆市五一劳动奖、重庆市先进个人各1名。近几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学研究课题1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在《Nonlinear Analysis: Theory, Methods & Applications》、《Communications in Algebra》、《数学学报》、《数学年刊》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6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0余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成绩斐然,获国家及省部级奖项12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就业质量较好,考研成绩喜人,近几年被武汉大学、重庆大学等名校录取100余人。

学院拥有数学实验室、统计实验室、信息服务与计算实验室、软件外包实验室,为培养学生的专业实验实训、实践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良好的数学素养,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从事数学教学和研究的能力,能胜任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教学与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大学物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数值计算、抽象代数、高等几何、现代几何基础、程序设计基础、多媒体CAI、数学实验、初等数学研究、教育学、心理学、数学教学论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宜到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担任数学教师,也可到教育行政部门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和数据分析等工作。近几年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的占15%左右,到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等教育机构担任数学教师占75%左右,到政府部门、银行等行政及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和数据分析等工作占7%左右。

信息与计算科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重庆市特色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科学计算、软件开发、数据分析处理、信息管理和教学等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算法设计、Java程序设计、数据挖掘、大数据处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数学模型与数学实验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宜到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经济部门、行政管理或教育部门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电子政务、教学、管理与技术服务,软件开发、数据分析处理、电子商务等工作。

统计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统计学基础,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运用统计软件解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与管理科学等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开发与挖掘、量化分析、预测与决策、统计质量管理等能力的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多元统计分析、应用回归分析、试验设计、抽样调查、应用时间序列分析、统计软件、统计预测与决策、统计质量管理、精算学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宜到相关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工业企业质量管理部门、银行、保险、证券公司、咨询公司等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据分析、质量管理和金融统计等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三峡人工智能学院)是为适应人工智能、软件开发、大数据应用等人才需求而诞生的一所新工科学院,也是学校办学规模最大的二级学院,现有在校普通本科生近1900人、研究生95人。

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十三·五”重庆市高等学校市级重点学科)、软件工程(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重庆市本科高校大数据人工智能化类特色专业)、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5个本科专业,招收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硕士研究生。现有专任教师90余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9人,博士21人、硕士55人,硕士生导师15人,还聘有企业任课教师20余人。

学院现有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重庆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物联网与智能控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等6个市级教学科研平台。建有33个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和12个计算机公共实验室,仪器设备总价值约8000万元。特别是近年来投资5000万元建立的兴通讯通信技术实训中心、中科曙光产教融合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2个校企合作实训平台和“培养—实训—就业”校企一体化联合培养育人体系,为计算机、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大数据等方面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院全职引进了欧洲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王钧教授和柔性引进3名外籍波兰和印度院士,共同组建了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的高水平科研团队,建立起集大数据、人工智能一体化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三峡人工智能学院。自2017年以来学院先后4次承办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国际性学术会议,主办了2021年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博弈大赛。

近十年来,学院学生5次荣获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获得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博弈大赛十年冠。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连续四年荣获学校就业工作、学生工作先进集体。2020—2022近三年应届毕业生考研录取计135人,其中2022年考研录取68人,物联网工程专业94人毕业32人考研成功,录取率3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列为“十三·五”重庆市高等学校市级重点(培育)学科。主要培养具备良好计算机素养和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能在网络系统、数字家电、移动通讯设备、应用软件等计算机相关领域独立从事计算机及其应用系统的规划、架构、设计、开发工作的宽口径、高级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JAVA程序设计及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Web编程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Linux网络开发与应用、嵌入式系统原理、网络互连与系统集成、无线传感网络。

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择业面宽、竞争力强、就业形势好,主要去向为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信息技术产业,从事网络系统规划和设计、网络管理和维护、网络设备开发、信息家电、工业控制、移动计算设备的设计与开发等工作;或考取研究所及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软件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为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建设学科。本专业与中兴通讯校企合作为基础,培养具有较好的软件理论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掌握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测试技术、质量保证方法,具备程序设计与实现、算法分析与设计、网络与安全设计、应用系统设计与管理等专业实践能力,能在计算机、电子信息、通信技术及其相关领域从事大中型软件项目的设计、编码、测试、维护以及计算机营销、咨询和技术支持工作的应用型软件技术技能型人才。本专业设有移动开发、Java和交互设计三个专业方向。

核心课程:Java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Java高级编程、操作系统、软件工程、软件体系结构、网页设计基础、系统程序设计、前端开发技术、Python程序设计、Android开发技术、嵌入式开发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实践。

就业去向:毕业生适宜到国内外大中型IT企业、通信行业、游戏企业等从事软件系统开发、测试和项目管理;也可以到政府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咨询管理类企业以及银行、交通、石油等部门的信息管理中心和教育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的研发、测试、管理和教学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培养目标:本专业是重庆市本科高校大数据智能化类特色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具备现代信息管理能力,具备Web系统设计与开发,掌握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方法,对大数据项目进行分析处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核心课程:操作系统及应用(Linux)、HTML5+CSS+JS、Web编程应用、Java程序设计语言、Python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大数据应用开发语言、数据导入与预处理应用、数据挖掘技术与应用等。

本专业依托中科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大数据产教融合应用创新中心,能保障学生在大数据智能分析、深度学习、大数据挖掘等领域进行科学研究与开发。毕业生适宜到IT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等从事电子商务建设、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工作。

就业去向:本专业依托中科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大数据产教融合应用创新中心,能保障学生在大数据智能分析、深度学习、大数据挖掘等领域进行科学研究与开发。毕业生适宜到IT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等从事电子商务建设、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等工作。

物联网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物联网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技能,掌握物联网传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通信组网技术及其与常用工程技术的配合,从事分析和解决环境监测、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领域与物联网相关的研究设计、应用开发、生产制造、技术服务与综合管理等工作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数据结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信号与系统、微控制器原理及应用、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自动识别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电磁波与天线技术、物联网控制技术与智能机器人、物联网通信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及应用。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在信息、计算机、电子、通信等行业以及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从事与物联网相关的研究设计、制造生产、应用开发、技术服务以及综合管理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全面掌握大数据基本理论和主流技术(包括大数据采集、存储、挖掘等),能够在IT行业、行政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数据预处理、大数据应用分析、大数据应用开发、大数据系统研发、数据可视化等方面技术服务、综合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大数据导论、Python数据处理与编程、数据挖掘、大数据采集与处理、分布式处理与云计算、算法分析与应用、Linux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在IT行业、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公司等从事大数据管理、分析及预测、应用开发、科学研究等工作,也可报考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统计学等专业的研究生或出国深造。主要职业方向有:

分析类工程师:主要从事使用统计模型、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方法,进行数据清洗、数据分析、构建行业数据分析模型,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满足客户需求。

算法工程师(大数据方向)利用数据挖掘、统计学习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算法工程师(人工智能方向)根据人工智能产品需求完成技术方案设计及算法设计和核心模块开发,组织解决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重大技术问题。

架构工程师:负责Hadoop集群架构设计开发、搭建、管理、运维、调优,从数据采集到数据加工,从数据清洗到数据抽取,从数据统计到数据分析,实现大数据全产业线上的应用分析设计。

开发工程师:基于hadoop、spark等构建数据分析平台,进行设计、开发分布式计算业务,负责机器学习、深度学习领域的开发工作。

运维工程师负责大数据基础平台的运维,保障平台的稳定可用,参与设计大数据自动化运维、监控、故障处理工具。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秉承“立德树人”之志,以人才培养为专业之本,紧密结合“智能制造”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中智能装备的实际需求,培养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浓、实践技能强、富有浓厚“智造”情怀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机械工程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近1200人,硕士生75人,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和汽车服务工程3个本科专业,有重庆市一流专业2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重庆市特色专业1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硕士学位授予点2个(机电系统电子技术和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重庆市重点培育学科1个(重庆市人工智能+“智能农业”)。

机械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员工48人,博士13人(含在读),有副高及以上职称者22人,“双师双能型”教师22人,重庆市示范教学团队1个。机械工程学院教学科研条件先进,拥有总价值近4000万元的教学仪器和科研设备,有专业实验室80余个,占地面积近10000平米,有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重庆市制造业培训基地1个,重庆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个,万州区创新团队2个,有稳定长期的校企共建实习基地10余个,能够很好地满足工程应用人才培养的需要。

机械工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受到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的专题报道。近年来机械工程学院学子在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西南赛区移动机器人大赛、重庆市单片机竞赛、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等权威竞赛中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100余项,学子黄永森荣获“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宽厚的科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基础,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智能制造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产品开发、装备维护及管理、企业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原理、工程力学、电工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设计、机械测试技术、数控技术与编程、电气控制与PLC,单片机控制原理等。

就业前景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较强的交叉学科知识储备,近年来就业率较高,主要服务于机械工程领域的现代设计、产品制造、设备维护、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研究、生产管理等,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毕业五年后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及现代工具在机电产品及系统的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独立或领衔团队开展工作,成长为相关领域的技术骨干。

机械电子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等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具备机电一体化基础理论知识和机械设计制造方法、计算机软硬件应用能力,能在机电工程领域从事机电装备及相关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工程应用和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计算机辅助制图、数字电子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机械设计、液压与气压传动、控制工程基础、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机械测试技术、数控技术与编程、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智能机器人等。

就业前景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机、电、液、控多学科知识储备,近年来就业率较高,广泛受到用人单位好评,主要服务于智能制造、汽车设计制造、智能机器人等机电一体化领域相关产业、政府机关和教育等行业。

汽车服务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汽车行业的发展需求,围绕汽车研发技术及制造工艺、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市场服务需求,培养具有扎实的机械、自动控制、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管理和技术服务等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能力,能在汽车技术支持、车辆评估、汽车产业链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析、故障诊断、营销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汽车构造、汽车理论与运用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汽车电器与电控技术、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营销与策划、新能源汽车结构原理与应用、智能网联汽车新技术、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等。

就业前景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汽车技术、汽车前后端服务及经营管理特长,毕业生就业率高,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就业领域包括机械制造、汽车设计制造、新能源汽车、汽车保险评估、道路交通运输与公共交通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和高职院校等,毕业五年后成长为相关技术与管理工作的专业骨干。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和智能科学与技术四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属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重庆市一流专业、重庆市本科高校大数据智能化类特色专业、“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现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学术型培养点和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培养点,电子科学与技术是重庆市“十三五”、“十四五”重点学科,现已招收学术型研究生9届,在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61人,本科生1414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53人,其中重庆英才2人、巴渝(青年)学者4人、平湖英才5人、万州区学术带头人2人,硕士生导师30人,教授11人。现有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1个、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1个、重庆市高校创新创业团队2个、重庆市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个、重庆市研究生教学团队1个。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近50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0项;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奖2项,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

学院现有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院士专家工作站、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分)中心。建有电子信息类教学科研实验室60余间,实验室总面积9000余平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000余万元。近年来,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TRIZ杯创新方法竞赛等专业竞赛中,学生获国家级奖项42项,省市级奖项200余项。

电子信息工程

本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重庆市本科高校大数据智能化类特色专业,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也是学校首批转型发展改革试点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电子电路、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通信等相关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具有解决复杂电子信息工程问题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信号与系统分析、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子CAD、电子系统仿真与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与设计等。

毕业生可授工学学士学位,主要进入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公司,能够在成渝双城经济圈智能信息产业领域从事设计开发、检测、管理、评价等方面的生产实践。毕业后可攻读硕士研究生,或出国留学深造。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专业是学校转型发展改革试点专业,主要面向国家电网公司在内的电力系统培养电气工程师。

主要课程:电气工程导论、电力安全作业、发电厂电气系统、电力系统分析、电气综合测试、高电压与直流输电、电气控制与PLC、工厂供配电、电力电子技术、电网管理与电力营销、电力企业实习与实践等。

毕业去向: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考核后,可授工学学士学位,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单位为:国家电网公司省市县分公司、电力设计院、发电厂、电工设备安装或生产企业、相关研究所等,或继续攻读硕士学位。近3年,超过30%的学生通过公开招考进入国家电网公司工作。

通信工程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信息与通信技术、移动终端应用软件开发等ICT行业急需的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通信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移动通信、光传输技术、宽带接入技术应用与维护、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弱电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与维护、JAVA程序设计、Android应用开发、嵌入式系统设计等。

毕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可授工学学士学位,主要面向通信、信息领域及国民经济部门从事工程设计、设备制造、运营维护、技术管理和设备营销等工作,或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智能科学与技术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技能,能熟练掌握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智能算法软硬件工程师。

主要课程:Python编程、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大数据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模式识别与应用、人工神经网络与应用、机器学习与应用、数字图像处理、高级数字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智能优化算法、深度学习理论与应用。

毕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可授工学学士学位,毕业主要去向为:IT互联网科技企业、科研机构、智能设备研究所等,或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是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最雄厚。学院建有重庆绿色生态工程学院(2018年)、重庆市低碳技术与服务产业学院(2021年)等新型二级学院2个,拥有重庆市“十四五”重点学科1个(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点立项建设点1个(资源与环境),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2个(化学(教育)、资源与环境)。

现有环境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环保设备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环境科学为国家“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重庆市特色专业、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合作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为重庆市特色专业,市级应用转型发展试点专业。

现有“三峡库区水环境演变与污染防治”重庆市重点实验室1个,重庆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三峡库区环境生态重庆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重庆市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分中心1个,化工过程、水资源处理工程实训中心2个。现有实验室面积达23000余平米,拥有ICP等大型仪器设备40余台,设备总值8000余万元。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60余人,拥有重庆市创新团队1个,重庆英才创新创业团队1个,市级教学团队2个,巴渝学者2人;博士后合作导师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4人;教授9人,副教授23人;博士26人。其中,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万州区英才计划2人,万州区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20余项,经费3000余万元;在ACS Nano等国内外知名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等20余部,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获重庆市自然科学奖、重庆市科技进步奖、重庆市政府发展研究奖、万州区科技进步奖等多项。

学院现有硕士研究生175人,本科生1100余人。近年来,学生在“创新创业”、“挑战杯”等全国大学生专业竞赛中获得市级以上奖励多项。近3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毕业生考研上线率超过20%。

环境科学

本专业所属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为重庆市“十三五”重点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本专业为教育部“双一流”省级一流专业、重庆市特色专业、校级首批转型发展试点专业、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污染控制工艺设计、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风险管理与咨询、环保设施运营与管理等领域基本知识,拥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备工程设计、环保咨询、项目管理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影响评价等。学制四年,毕业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毕业去向:毕业生能在环保相关企事业单位、科研单位、学校或政府从事环境工程设计、环境监测与评价、污染防治及技术咨询等工作。

化学工程与工艺

本专业为重庆市特色专业、应用转型发展试点专业和学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本专业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为原则,注重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立足于重庆医药化工、能源、材料等支柱产业发展需求,以“厚基础”、“精技术”、“强能力”为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有化学和化工基础知识、精通工程设计和工艺开发技术,具备绿色化工过程设计和开发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设计、化工工艺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工程制图及CAD、绿色工程等。学制四年,毕业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毕业去向:毕业生能在化工、医药、能源、材料相关企事业单位、学校或政府部门等工作。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本专业设有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三个方向,为近年本科就业“绿牌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水工业和水工程理念,拥有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建筑给排水等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操作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给排水工程制图、给排水管道系统、水工艺设备基础、泵与泵站、建筑给排水工程等。学制四年,毕业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毕业去向:毕业生能在政府规划、经济管理部门、环保企事业单位、设计单位、大中专院校等单位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发等工作。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本专业紧扣国家及重庆市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求,旨在培养具有过程装备设计、工程材料、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过程装备设计能力、工程创新意识及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自动控制原理、过程装备设计、过程装备制造技术、过程装备成套技术等。学制四年,毕业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毕业去向:毕业生能在石化、能源、机械、环保等企业及政府部门、设计研究院等相关单位从事装备设计、技术开发、装备制造、生产经营管理、安全检测等方面的工作。

环保设备工程

本专业为首批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专业,重庆市鼓励申办的行业人才紧缺专业。专业注重环境工程与机械工程领域的交叉与融合,旨在培养具有环境工程与机械设备设计与制造交叉学科专业知识,具备环保设备的设计与制造、运营与维护、设备功能改进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环保设备制造技术、环境工程原理等。学制四年,毕业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毕业去向:毕业生能在政府部门、设计研究院、环保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环保设备的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和运行管理等工作。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始建于1985年,其前身为重庆三峡学院生物系。学院现有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风景园林、园艺、农学六个本科专业,现招收学科教学(生物)教育硕士,农艺与种业、食品加工与安全、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3个领域的硕士,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共计1430余人。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25人(含三峡农科院),其中正高26人、副高39人,博士41人(含在读博士),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等各类人才35人。学院现有国家级改革试点专业1个、重庆市一流专业2个、重庆市特色专业1个,拥有国家农作物品种区试验站、重庆市工程实验室等市级以上科研平台和基地27个,教学科研设备齐全。近年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80余项和校区级项目110余项,科研经费2000多万元,在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保存、作物抗病育种繁殖、作物高产高效栽培、道地中药材种植开发、食品保鲜与深加工等方面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

学院着力培养人格健全、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全国各地的企事业单位建有40多个实习基地。人才培养质量高,考研升学率高,位于全校前茅;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青睐,就业去向落实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

食品科学与工程

本专业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操,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具备化学、食用生物资源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绿色观念和实践应用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能够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技术开发、科学研究、营销、管理、品质控制等工作,着力服务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适应未来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本专业是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重庆市一流专业、重庆市特色专业,是学校综合实力较强的特色工科专业。

主要课程: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艺与技术原理、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与卫生学、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添加剂。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毕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能从事各类食品企业的食品工程设计、新产品开发、食品营养研究、食品质量检测、食品品质控制、技术管理、技术监督、食品机械设备管理、食品包装设计、食品贮藏管理、食品的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工作;能在市场监督管理局、海关、商检、卫生防疫、进出口、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等政府或事业单位进行产品分析、检测、技术监督、执法、管理等工作,或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食品质量与安全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学校重点发展的工科专业之一,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责任心、掌握扎实的食品化学、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卫生、食品营养等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解决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富有创新与创业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熟悉国内外的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能胜任食品及食品原料的质量安全检测、品质控制、监督管理、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及行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检测与分析、食品卫生学、仪器分析、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学、食品毒理学等。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毕业去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食品生产、食品分析检测、食品质量控制、食品安全监督与管理、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工作,就业部门包括各级食品卫生监督部门、食品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食品企业、食品检测机构及相关教学科研单位等,或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生物技术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具备扎实的生物科学、生物药学、医药基础知识和生物技术能力训练和实践等方面知识,了解现代生物医药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拥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潜力,能在生物高新技术领域从事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也可以从事该领域的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基因工程学、细胞工程学、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生物信息学、微生物工程学、生物制药学、生物制品学、药物化学、生物药物分析、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品营销学、生物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生物新药的研制与设计、生物药品专利等。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毕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各级医药研究单位、医药监督管理部门、医药贸易单位、医药生产及经营企业、生物技术企业等单位从事科研、管理、设计、产业开发、检验、营销等工作,或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园艺

园艺专业为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近年来为三峡库区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生物学和园艺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具备适应现代园艺发展需要的知识体系和创新创业精神,能在农林业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与园艺相关的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经营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并具有进一步深造或自主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栽培学、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学、设施园艺学、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园艺作物栽培学、园艺产品采后与营销、果树育种学和果树栽培学等。毕业生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择业面宽、就业形势好,主要去向为国家机关、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从事园艺管理、科研、教学、生产和技术推广等工作,或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风景园林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应用、园林工程建设、园林植物养护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运用所学设计理论、绘图技能从事城市各类绿地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和后期养护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风景园林艺术、中外风景园林史、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园林建筑设计、建筑结构与材料、风景园林工程与管理、植物学、园林生态学、观赏植物识别与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天正建筑、Photoshop、Sketchup)等。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毕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去向为园林设计、园林绿化、景观工程、房地产等行业公司,以及设计院、园林局、林业局、住建局、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城市各类绿地管理、大中专院校等相关的部门机构,从事城市各类绿地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和后期养护组织管理等工作,或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农学

农学专业办学实力雄厚,依托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平台,包括“国家农作物品种区试验站”、国家玉米、水稻、油菜原种扩繁基地、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稻”、“油菜”、“甘薯”3个综合试验站等12个国家级和“重庆市山地生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庆市水稻稻瘟病抗性鉴定基地”等12个市级科技创新平台。旨在培养掌握农作物生长发育、作物栽培、作物遗传育种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作物生产、新品种选育、种子生产与经营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具有“三农情怀”,能在涉农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指导、项目开发、农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等工作,并具有进一步深造或自主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作物生理学、植物生物技术导论、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试验统计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作物病虫害防治等。毕业生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毕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去向为农业教育与科研、生产与经营、推广与开发、行政管理等工作,或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是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试点单位,是我校重庆市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重点支撑学院,是土木水利类别工程硕士依托学院,是学校重点发展的工科学院之一。现有土木水利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安全工程等本科专业3个。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16人(含客座、兼职教授),高级职称(含正高级工程师)42人,博士研究生31人,重庆市综合评标库评标专家23人,重庆市建设行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及重庆市建设行业职业资格鉴定考评员46人。其中院士1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重庆英才青年拔尖1人,巴渝学者1人,重庆市青年岗位能手1人;注册建造师22人、注册岩土工程师3人、注册结构工程师5人、注册安全工程师2人、注册设备工程师1人、注册造价师3人、注册爆破师1人。拥有重庆市科技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市级人才培养基地等省市级平台8个,重庆市重点学科1个,实验(训)室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近5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横向科研项目196项,获省部级及其以上科学技术奖9项。全面推行“多证制”教学管理模式。近四届毕业生就业率稳居学校前列,毕业生以国企、央企为主要就业去向。近5年在专业/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11项,省部级奖项74项。2019年起土木工程和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两个专业按土木大类招生,一年级不分专业,第二学期开始完成专业分流,在学院内部选择专业学习。土木工程专业为市级一流专业,开设建筑工程、工程造价和市政建设三个专业方向,以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工学人才为目标。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专业为市级一流专业,开设建筑工程、工程造价和市政建设三个专业方向,以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工学人才为目标。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制图、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设计。建筑工程方向主干课程有:高层建筑结构及抗震、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建筑工程概预算、土木工程结构CAD等。工程造价方向主干课程有:工程软件及电算化、建筑装饰与安装工程施工技术、建筑与装饰工程估价、建设工程成本控制与管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市政建设方向主干课程有:综合管廊工程理论与实践、城市给排水工程、城市道路工程、市政工程基础、市政工程资料管理等。

毕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建筑规划、施工设计、施工管理、工程造价咨询、工程施工招投标文件编制、工程预决算及审查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可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含矿井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城市给水排水、地铁及轻轨工程、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地基处理及地质灾害防治等专业领域从事各类技术工作。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主要培养掌握道路与桥梁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能够胜任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机场工程、岩土与隧道工程、市政工程及相关方面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项目管理、科研、试验、检测、养护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道路工程制图、道路工程测量、工程地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道路工程材料。主要课程:结构设计原理、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梁电算、桥梁工程、道路与桥梁施工技术、BIM在交通领域推广与应用的新技术与新方法、路桥绿色建造新技术与新方法等。

毕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岩土与隧道工程等规划、设计、施工、养护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专业将在公路、城市道路、桥梁工程、地下工程以及市政综合管线规划建设方面满足国家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的需要,其相关工程的建设方兴未艾,市场对优秀的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就业前景广阔,未来发展长期向好。

安全工程

安全工程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开设建筑安全、设备智能化安全两个方向。本专业以工程建设行业为依托,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一定的从事建筑安全方面的设计、检测、评价和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能够从事建筑安全方面的设计、监察、管理、评估与咨询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材料力学、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材料、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开设的主干课程有:建筑防火设计原理、土木工程施工安全技术、建筑施工事故应急管理、建筑安全技术及管理、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方案编制等。

毕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择业面宽、就业形势好,在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教育与培训和安全评价与咨询等领域,从事研究、设计、生产、管理和评价等工作,或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微信搜索小程序:志愿王

找大学】院校信息,985/211/双一流院校等

选专业】专业信息,清晰了解专业具体情况

高考选科】三个维度,帮助考生自主搭配学科

学业管理】学业剖析,定目标找差距圆梦大学

一键查询】输入分数,一键查看能上的大学

智能填报】志愿神器,AI大数据+冲稳保策略

学业评测】免费测评,五大维度快速认知自我

直播课堂】填报技巧,支持无限次重复回放

专业指导】量身定制,不浪费高考每一分

高考资讯】高招政策,高考实时资讯全掌握

志愿客服】在线解答,高考咨询一键接招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