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1-090-792
小程序
|
关注我们
|
客服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安徽
江西
院校对比

长江师范学院

收藏

普通本科丨师范类丨公办

官方电话: 023-72791999

官方网址:https://www.yznu.edu.cn/ https://zsb.yznu.edu.cn/

长江师范学院2019年招生章程

时间: 2019-05-21 来源: 教育部 浏览量: 3328 收藏

  为了规范学校招生行为,维护考生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有关规定,结合学校招生工作的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一条 学校基本情况

  1.学校名称:长江师范学院

  2.学校代码:10647

  3.举办者:重庆市人民政府

  4.主管部门: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5.办学层次: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

  6.办学地址:重庆市涪陵区聚贤大道16号

  7.邮政编码:408100

  第二条 办学基本条件及社会声誉

  办学条件优良 学校占地面积近1900亩,校舍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校园湖光山色,环境优雅,是“重庆市园林式单位”。学校有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11个,省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6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各级各类科研创新平台55个,其中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智库3个,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国际合作研究基地和省部共建研究基地6个,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6亿元,纸质藏书170万册,各类专题数据库67种,数字资源容量达48TB;体育馆、美术馆、音乐厅、学生活动中心、实习实训场地等教育教学功能完善,实为理想的求学之地。

  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48名,其中,教授152人,副教授314人;博士364人;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全国优秀教师、重庆市教学名师、重庆市高校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等50余人。另有“双聘院士”2人,“巴渝海外引智计划”国际知名专家10人,全职外籍教师20人;有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科研创新团队16个,其中,省(部)级以上创新团队7个。近三年,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63项,国家部委和重庆市科研项目550余项;申请专利720余项、授权630余项;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重庆市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以上政府科研成果奖50项。

  社会声誉良好 学校近三年,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868项,省级奖3073项。学校是“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毕业生不仅在研究生升学考试、公务员考试、教师公招考试等就业性考试中成绩突出,而且以“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良好形象著称。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

  第三条 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专门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招生工作,研究决定招生工作中的重大事项。领导小组下设招生办公室,具体负责学校招生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四条 招生范围和计划

  学校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招生计划详见各省(市、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发布的招考信息。预留计划不超过总计划的1%,用于调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源的不平衡。

  第五条 语种及体检相关要求

  1.英语类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其它专业不限考生语种,但进校学习的公共外语课程只能是英语。

  2.所有专业均不限男女比例和年龄。

  3.身体健康要求按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报考师范专业的考生,除符合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外,还应参照相关省市教师资格认定体检标准。

  第六条 录取基本原则

  学校招生录取工作遵循“公开程序、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和“德智体全面考核、参考相关科目成绩、择优录取”的原则。

  第七条 录取规则

  1.学校严格按生源省(市、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招生政策、录取规定进行录取。认可各生源省(市、自治区)规定的考生加分、降分政策。

  2.学校对实行顺序志愿的省(市、自治区),按志愿优先的原则录取;对实行平行志愿的省(市、自治区),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录取。

  3.对进档考生,学校按以下原则确定录取专业(1)专业志愿优先。优先满足考生专业志愿,按分数从高到低,择优录取。(2)参考单科成绩要求。考生所报专业要求考生单科成绩而考生没有达到的,则按考生其它专业志愿录取。(3)调剂志愿为最后志愿。当考生所有专业志愿都不能满足时,对愿意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调剂到录取未满额的专业,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则予以退档。

  4.报考英语、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双学位项目实验班的考生的英语成绩不得低于英语单科总分的70%。

  5.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须按生源省(市、自治区)有关规定参加专业统考和文化考试,如我校设有艺术类专业考试考点的省(市、自治区),考生还须参加我校在该省(市、自治区)组织的专业考试,成绩合格者,方可报考我校。录取规则按相关省(市、自治区)的规定执行。如生源省(市、自治区)在录取规则上没有特别要求,则我校录取规则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进档考生按综合成绩(文化成绩+专业校考成绩)排名择优录取;美术类、音乐类、舞蹈类专业的进档考生按专业成绩排名择优录取。

  6.报考体育类专业的考生须按生源省(市、自治区)有关规定参加专业统考和文化考试,录取规则按相关省(市、自治区)的规定执行。

  7.我校在江苏省录取规则为:

  (1) 普通类:学业水平测试等级的要求是达到选测科目为B、必测科目为C、技术科目合格,考生进档后的排序办法为先分数后等级;

  (2) 艺术类:成绩在填报志愿资格线以上,学业水平测试科目D级不得超过三门。

  8.我校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录取规则按当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公布的录取规则执行。

  9.我校在浙江省招生的录取规则按当年在浙江省公布的录取规则执行。

  第八条 奖贷助学金

  1.国家奖助学金:综合评估优秀学生可申请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经济困难且表现优秀学生可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金(一等助学金4000元/年,二等助学金3000元/年,三等助学金2000元/年)。

  2.校长奖学金:高考成绩优异学生可申请新生启航奖5000元/人;在校期间表现特别优秀学生可申请学业成就奖10000元/人。

  3.师范专业基本奖学金:生均30元/月。

  4.优秀学生等级奖学金:一等奖1200元/年;二等奖700元/年;三等奖400元/年;学习优秀奖200元/年。另设有学生科技创新奖、学生先进个人奖等单项奖学金。

  5.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和各种困难补助。学生所在地已开通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学生请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未开通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学生可到学校办理校园地助学贷款。

  第九条 学历证书颁发

  学生在规定年限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符合毕业条件者,颁发国家承认、经教育部电子注册的长江师范学院普通本科毕业证书;对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颁发长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第十条 学费、住宿费

  1.学校严格按重庆市财政局、物价局规定的标准收取学费,学费标准为3100—11500元/年(不同专业按不同标准)。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有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举办的校企合作班,学校另收培训费4000元/年,考生自愿选择报考,填报该专业的考生视为同意自愿缴纳培训费。

  2.住宿费用标准为1000-1200元/年(以物价部门审核标准为准)。

  3.如学生因故退学或提前结束学业,学校按学生实际学习时间和实际住宿时间,按月计退剩余的学费和住宿费。

  第十一条 联系方式

  学校网址:www.yznu.cn

  录取信息发布网址:zsb.yznu.cn

  招生咨询电话:023-72791999

  招生咨询邮箱:cjsyzsb@163.com

  招生监督部门:校纪委办(监察处),电话:023—72792155 023—72790039

  第十二条 特别声明:学校未委托和授权任何中介机构和个人代理招生工作,有关招生录取事宜请直接与我校招生就业工作处联系。

  第十三条 本章程适用于长江师范学院2019年普通高考招生工作,由长江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工作处负责解释。

  长师:青春之梦在此飞扬

  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长江师范学院,如今笃定“举师范旗、走应用路、办区域特色”,为建设应用型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宏伟目标而奋斗。“长师人”的名字,不仅昭示着一种荣耀,更提醒着一种责任。选择长师,也就选择了给自己一生铸就飞翔的翅膀。醇美之地,饱学之师、浩然之气,共同孕育着长师学子的精神品格。成为“长师人”,将是你一生无悔的选择!

  独拥丰厚文脉

  “巍巍北岩,浩浩两江。钩深致远,文脉绵长。”学校系重庆市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建校于1931年。所在地涪陵位于长江与乌江交汇处,为先秦巴国国都、北宋理学圣地,是驰名世界的榨菜之乡、页岩气之都。涪陵有辉煌的书院办学史,深受书院文化、巴枳文化、易理文化滋养浸润,孕育出长江师范学院“诚意正心、钩深致远”的治学旨趣,形成了长师人“学高身正、敬业自强”的校训精神。

  静享醇美校园

  “双亭外,鉴湖旁,柳妆荷影书声朗。”学校占地面积近1900亩,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是“重庆市园林式单位”。校园湖光山色,四季花香,生态优美,景色宜人。学校教学资源优良,生活设施完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6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70万册、电子图书356万种。体育馆、美术馆、音乐厅、学生活动中心、实习实训场地等教育教学功能完善,实为理想的求学之地。

  臻品名师荟萃

  “探赜索隐,汇杏坛之明珠;钩深致远,集学界之翘楚。”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48名,其中教授152人,副教授314人,博士364人。有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教学名师等省级以上高端人才50人,有“双聘院士”2人,“巴渝海外引智计划”国际知名专家10人。全职外籍教师20人。

  精培学科专业

  “应地所需,因地而兴。”学校聚焦产业布局构建学科专业群。按照学科专业与区域产业协同、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协同、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协同的思路,精心构建起了“信息科学与智能制造、生物工程与现代农业、化学化工与环境保护、经济管理与新兴服务业、教育科学与教师教育、现代艺术与文化创意”学科专业群。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特色学科专业群2个,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11个。

  厚植教育教学

  “教学工作是教师的第一要务,教学研究是教师的第一学问,教学质量是教师的第一水平。”学校专注办精办强办特教师教育。以提升教师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为支撑,以教师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全面推进“新师范”建设,形成了“双专业”教育、“双导师”指导、“双路径”成长、“双类别”培养的教师教育新模式。学校倾力打造的UGSS教师教育共同体,形成了四维一体、双向激活、共享共赢的鲜明特色。

  深耕学养沃土

  “重学崇术,八方彩凤栖梧;尚知笃行,四海青衿趋赴。”学校现有各级各类科研创新平台55个、创新团队16个,其中有国家部委联合共建基地3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海智工作站各1个。近三年,学校承担国家级项目63项,省部级项目550项,先后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重庆市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50项。

  作育国际视野

  学校注重国际交流、培育全球视野,为师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和交流平台,走在校园却目光世界。学校招收了来自美国、墨西哥、澳大利亚、波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16个国家的留学生,是重庆市同类院校中招收留学生最多的高校之一。先后与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澳大利亚艾迪斯科文大学、韩国公州立大学与草堂大学、泰国那空沙旺皇家大学等高校开展了合作与交流,已形成互派留学生、“1+2+1”人才联合培养等合作机制。

  无忧助学成才

  学校建立了涵盖“奖、助、贷、勤、补、免”的资助体系,让你因勤奋而获益。综合评估优秀学生可申请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经济困难且表现优秀学生可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金最高4000元/年。学校还设立了校长奖学金、师范专业基本奖学金、优秀学生等级奖学金,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开辟了“绿色通道”,可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和就业帮扶专项基金。

  自由创新创业

  “创新成就梦想,创业成就未来。”学校是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近三年,学生获各类学科竞赛国家级奖项868项,获各类创新活动、技能竞赛国家级奖项238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47篇,获取发明专利110件。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建立了“神农科创天地”“机电梦工场”等8家省级众创空间,入驻创客100余人、创客团队47支、企业7家,学生微企10家。

  奋飞青春梦想

  “驰骋骐骥,奋飞鸿鹄。”学校持续推进教学团学一体化,注重教学与团学工作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保障机制的三维一体互动,教学团学协同育人成效显著。近三年,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868项,省级奖3073项。学校多次被评为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毕业生在研究生入学考试、公务员考试、教师岗位考试方面成绩突出,并且以“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良好形象著称,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涌现出周晓琳、石君等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代表等先进人物。

  2019年招生专业一览表

专业名称

学制

生源类别

备注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

四年

文科


小学教育(语文)

四年

文科


政治与历史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四年

文科


历史学(师范)

四年

文科


政治学与行政学

四年

文理考生


外国语学院

英语(师范)

四年

文理考生


英语(非师范)

四年

文理考生


日语(师范)

四年

文理考生


小学教育(英语)

四年

文理考生


财经学院

财务管理

四年

文理考生


经济统计学

四年

理科


金融工程

四年

文理考生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四年

文理考生


1+2+1”工商管理双学位实验班

四年

文理考生


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

四年

文理考生


旅游管理

四年

文理考生


物流工程

四年

文理考生


公共事业管理

四年

文理考生


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四年

理科


应用统计学

四年

理科


小学教育(数学)

四年

理科


教师教育学院

小学教育(全科教师)

四年

文理考生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物理学(师范)

四年

理科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四年

理科

“卓越工程师”项目

通信工程

四年

理科

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联办

绿色智慧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

四年

理科


环境生态工程

四年

理科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师范)

四年

理科


化学工程与工艺

四年

理科

“卓越工程师”项目

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体育教育(师范)

四年

体育考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四年

理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四年

理科


材料化学

四年

理科

“卓越工程师”项目

现代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

生物科学(师范)

四年

理科


生物工程

四年

理科

“卓越工程师”项目

食品科学与工程

四年

理科


园林

四年

文理考生


园艺

四年

理科


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年

理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云计算)

四年

理科


物联网工程

四年

理科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四年

理科


机器人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四年

理科


机器人工程

四年

理科


工业设计

四年

理科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四年

理科


工程造价

四年

理科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四年

理科


传媒学院

广播电视学

四年

文理考生


网络与新媒体

四年

文理考生


播音与主持艺术

四年

艺术考生


音乐学院

音乐学(师范)

四年

艺术考生


音乐表演

四年

艺术考生


舞蹈学

四年

艺术考生


美术学院

美术学(师范)

四年

艺术考生


视觉传达设计

四年

艺术考生


环境设计

四年

艺术考生


数字媒体艺术

四年

艺术考生


服装与服饰设计

四年

艺术考生


雕塑

四年

艺术考生


  文 学 院

  文学院办学历史久、综合实力强。现有专任教师75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33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34人。他们中有知名的语言文学研究学者,也有知名的诗人和作家。

  学院教学科研实力强,现有“中国现代文学”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和“汉语言文学”省级特色专业,有“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汉语”2个市级优秀教学团队,“中国现代文学”“中外文学名著导读”“外国文学”3门省级精品视频课程。近年来,教师主持国家级项目30余项,省级项目70余项,获得省部级奖3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作品集80余部。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着力培养卓越中小学语文教师和高素质语言文字工作人才,形成了鲜明的教师教育特色。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师范生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文学大赛、全国“挑战杯”、全国创新创业大赛、重庆市师范生技能大赛、重庆市成语大赛、重庆市公文写作大赛等获奖200余人次。

  学院有汉语言文学(师范)和小学教育两个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700余人。学生社团“采石”文学社系全国学联和团市委表彰的优秀社团;学生期刊《采石》已连续办刊30多年。另有“基础教育协会”“秘书协会”等5个学生社团和《紫鹃花》等学生刊物。培养了近万名优秀学子,他们中有知名学者、诗人、作家、企业家、领导干部,也有校长、特级教师和基础教育界的骨干。

联系人

行政职务

办公室电话

移动电话

电子邮箱

丁世忠

院 长

023-72790018


2399929478@qq.com

周绍东

党总支书记

023-72792276


719376372@qq.com

  专业介绍

  汉语言文学(师范)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能力和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社交沟通能力、审美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能够在中小学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基础写作、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论、阅读教学、作文教学。

  小学教育(语文、师范)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和儿童教育基本理论,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和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审美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卓越小学语文教师。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基础写作、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论、儿童文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政治与历史学院

  学院办学历史悠久,1984年成立政史系,2014年改名为政治与历史学院。学院师资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现有专兼职教师51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4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29人,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市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在未来几年内,学院将构建一支学缘更广、学历更高、功底更扎实的教学科研队伍,保证学院教学与科研的长足发展。

  学院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三个本科专业,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重庆市首批师范认证试点专业。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中,学院有6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校级教学团队,3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获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5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学院鼓励广大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开展学术沙龙,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增进学术交流,不断提高科研水平。近五年来,学院教师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甲类出版社出版专著5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1项,横向科研项目30项,累计科研经费400余万元。

  学院以办好优质本科教育为主体,以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品位的优秀复合型人才为己任,坚持“学科引领、质量立院、育人为本、面向社会”的办学理念,以探索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模式为突破口,注重夯实学生的学科素养,着力强化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不断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毕业生以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受到用人单位青睐。近三年来,我院学生考取985、211等高校硕士研究生180余人,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或表彰100余人次,其中全国大学生挑战杯重庆赛区一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以上28人次,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教学技能比赛三等奖以上6人次,重庆市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政治组一、二等奖3人次。

联系人

行政职务

办公室电话

移动电话

电子邮箱

邓清华

副院长

(党总支副书记)

023-72790118


290880957@qq.com

胡建华

副院长

023-72790003

254088745@qq.com

  专业介绍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适应新时代基础教育发展需求,热爱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掌握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知识,熟悉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能在城乡从事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的中学教师。

  〖主要课程〗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综合、教育基本理论综合、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政治学、法学概论、社会学、逻辑学、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导读、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育与活动指导综合、互联网+教育、文化学概论、公文与政论写作、公共关系与礼仪、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申论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专题研究等。

  历史学(师范)

  历史学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历史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历史学和历史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在中学历史教师岗位以及文化、出版、文博、档案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和初级研究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国历史文选、西方经典史学著作导读、史学概论、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国社会史、历史学科教学论等专业主干课和专业方向课。

  政治学与行政学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要求掌握政治学与行政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面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城乡社区等领域,针对政务活动、公共管理、政策规划、理论宣传等工作岗位,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道德素质、政治理论素养、组织管理与政策分析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学、行政学、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制度史、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制度史、比较政治制度、中国政府与政治、公共政策概论、社会调查与统计、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经典著作选读、公务员制度、国际政治等。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现有专职教师66人,英语、日语外籍教师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3人,博士13人(其中包括土耳其1人、科特迪瓦1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34人。专职教师中,一半以上教师曾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留学或短期培训。外国语学院现开设英语专业(师范)、英语专业(非师范)、小学教育(英语)和日语专业(师范),全日制在校学生1300余人。学院语言实验中心有语音实验室、外语视听说智慧教室、同声传译室、语音调频广播室、数字化资源采编室和自主学习中心,总面积2000余平方米,可同时供1400余人上课和自主学习。

  学院始终坚持学校“创新为魂、应用为要、能力为本、服务为重”的办学理念,围绕“长师2050”远景规划,加速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外国语学院建设,全面实施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不断加强和规范教学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不断跨上新台阶。学院已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以及重庆市社科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

  学院注重学生个人素质培养,学生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特等奖、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重庆赛区一等奖、“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重庆赛区)一等奖、重庆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二等奖、重庆市大学生公文写作技能竞赛二等奖、重庆市大学生日文朗诵比赛一等奖。近年来本科毕业生考取美国麻省大学、加拿大温莎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日本九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生人数逐年递增。

  为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化视野,我校同美国雪兰多大学、安德鲁大学、北亚利桑那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桑德兰大学、斯泰福厦大学、波兰卢布林天主教大学、日本鹿儿岛大学、爱知文教大学、泰国那空沙旺皇家大学、韩国草堂大学以及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博特拉大学等十多所国外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为本院优秀学生提供海外学习和赴美带薪实习机会,我院20%以上的学生具有出国留学或实习的经历。我院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为中(含中职)小学校、涉外企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等,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联系人

行政职务

办公室电话

移动电话

电子邮箱

吴 文

院长

023-72793228


wuwen0722@126.com

姚 坤

书记

023-72790081


YK661129@163.com

  专业介绍

  英语专业(师范)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中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教育法律法规,能在基础教育领域从事英语教育教学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英语听力、英语语音、英语口译、英语语法、高级英语、英语语言学、英语学科教学论、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笔译、英美文学选读、教育学、心理学。

  英语专业(非师范)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和国际商务基础知识,具备利用英语进行商务活动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能在政府商务部门、外资企业以及其他涉外行业从事文职、商务翻译、语言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英语语音、英语听力、英语语法、高级英语、商务英语笔译、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与单证缮制、剑桥商务英语(中级)、同声传译、国学外宣与翻译、语言学导论、语言学经典导读、语言与文化创意。

  日语专业(师范)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和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熟悉基础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教育法律法规,能在中小学从事日语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日语、日语听力、日语会话、日语阅读、日汉互译、日语语法、日本概况、日本文学、口译、高级日语、日语学科教学论、日语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教育学、心理学。

  小学教育(英语、师范)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教育法律法规,能在小学从事英语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英语听力、英语语音、英汉互译、英语语法、高级英语、英语语言学、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论、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笔译、英美文学选读、小学教育学、儿童心理学。

  财经学院

  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专兼职专业教师96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5人,博士33人。教师中有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重庆市优秀中青年教师3人,涪陵区科技拔尖人才6人。应用经济学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学院教师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60项,省市级项目90余项,主编、参编教材30部,出版专著25部。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等省部级政府等级奖9项。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900余人。

  现有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卓越会计师实验班)、金融工程、经济统计学等普通本科专业,其中财务管理专业为重庆市特色专业。

  学院大力发展国际化交流合作,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彭布洛克分校(UNC at Pembroke)联合开办 “121中美合作实验班”,与美国安德鲁大学建立了“3.5+0.5+1”联合培养MBA的长效合作机制。

  学院实训中心建有国际贸易与物流、财务管理、金融工程、企业经营决策模拟、创新与创业模拟等9个专业实验(训)室,拥有实训软件60余种,可同时容纳1000名学生实训授课,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提供了广阔平台。

联系人

行政职务

办公室电话

移动电话

电子邮箱

王凤羽

院 长

023-72792308


1091421790@qq.com

朱渝成

党总支书记

023-72793130


1255460722@qq.com

  专业介绍

  金融工程

  本专业面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需要,适应现代金融服务业人才需求,针对银行经营管理、证券投资分析、保险与信托业务等岗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金融工程、经济、管理、法律、财务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金融产品设计与定价、量化投资分析、现代证券投资策略与风险管理等专业实践能力,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较高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具备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金融人才。

  〖主要课程〗西方经济学、管理学、投资学、国际金融学、金融衍生工具、Matlab、计量经济学、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发展经济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资产评估、投资组合管理、保险精算、中级经济学专题、保险学、创业企业经营实践。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专业主要面向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针对外向型公司、政府对外经济贸易管理部门、相关事业单位的国际经贸业务与管理工作岗位,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能够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具有广泛的知识面,对人文社会科学有广泛涉猎,熟悉国际经济贸易业务的具体操作及相关国际贸易惯例和法规,能够无障碍地进行英语交流,具有从事国际经贸业务及相关活动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涉外经贸人才。

  〖主要课程〗西方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金融学、政治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财政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贸易地理、国际商务谈判、国际电子商务实务、国际金融学、国际投融资理论与实务、海关通关实务、国际货物运输管理。

  财务管理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具备财务会计、投资理财、财经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专业素养,具有会计核算、财务会计软件应用、资金筹集与运用、财务可行性评价、财务分析、税务核算以及审计等综合技能,能在中小企业、金融机构、政府机关及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工作岗位从事会计核算、资金管理、审计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西方经济学、统计学、税法、投资学、资本市场、审计学、金融学、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金融企业会计、政府审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中级管理学专题、创业企业经营实践。

  经济统计学

  本专业立足地方经济发展,面向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针对市场调研、统计数据分析与管理、决策咨询及相关岗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能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工作,具备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经济统计人才。

  〖主要课程〗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基础会计学、货币金融学、C语言程序设计、财政学、国民经济统计学、多元统计分析、抽样技术与应用、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数据挖掘、统计预测与决策、计量经济学、金融统计学、质量控制统计方法、创业企业经营实践。

  财务管理(卓越会计师)

  本专业培养会计职业素养高,经济学、管理学和会计法规等基础知识扎实,会计、审计和财务等专业知识雄厚,善于运用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解决会计实际问题,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具备较强的团队沟通和管理能力,达到优秀会计师的知识水平,能在行政企事业单位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等领域从事会计、财务、审计等工作的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西方经济学、会计信息系统、中级财务会计、财务成本管理、税法、内部控制、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财务分析、会计理论与前沿、会计专业英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税务会计、经济法、金融学。

  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现有教师52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8人,讲师21人,博士20人,硕士22人;兼职硕士生导师10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优秀中青年教师3人。近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20项,横向项目70余项。工商管理学科为学校重点培育学科。正在全力申报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科点。

  学院开设有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物流工程和公共事业管理4个本科专业;另外,旅游管理专业设置了旅游管理(对口高职)方向,同时该专业自2017年起开展留学生本科学历教育,招收来自东南亚、非洲等地区的留学生。校内有共建的经济管理实验(实训)中心、温州华富投资管理公司和温州华富慈善助学基金会资助建设的“华富酒店管理实训中心”、中小企业研究中心、涪陵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和涪陵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建有40个校外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开展科学研究与实践活动提供平台和支撑。

  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开放办学,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1+2+X”的教学体系,致力于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富有管理学院特色的“两江管理论坛”、“营销策划大赛”、“案例大赛”、“沙盘模拟大赛”、“创业计划大赛”、“导游风采大赛”、“商务礼仪大赛”等学术论坛和学生专业竞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提升。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中,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校级奖项数百次。近年来,学生考研率持续上升,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8%左右。

联系人

行政职务

办公室电话

移动电话

电子邮箱

向从武

院长

023-72793405


469185543@qq.com

唐良友

书记

023-72793406


1377359316@qq.com

  专业介绍

  市场营销

  培养熟练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具备市场研究、营销、策划及管理能力,从事各类企业和组织市场营销管理、策划工作的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统计学、消费者行为学、营销策划理论与实务、市场调查与预测、电子商务概论、销售管理、连锁经营管理、零售客户关系管理、企业形象策划、促销策划、期货交易等。

  旅游管理

  培养具备扎实的旅游管理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旅游规划、策划、运营、管理、咨询、服务等方面的实际工作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旅游心理学、导游学、旅游市场营销学、三维GIS、旅游策划学、旅游经济与法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旅游规划与开发、Auto CAD制图基本原理、旅游景观设计智慧旅游与电子商务、旅游地经营与管理、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等。

  公共事业管理

  培养具备行政事务、司法行政、人力资源、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与咨询的能力,能够在行政机关、公共事业部门等各类公共机构及相关企业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统计与管理定量分析、政治学、公共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公共事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电子政务与信息管理、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绩效管理实务、工作分析与职位设计、人员测评与招聘管理等。

  物流工程

  培养掌握物流学、运筹学、运输学、管理学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物流设施分析与规划、物流技术应用与开发、物流项目策划和运营能力,从事现代物流设施、物流系统和供应链分析、规划、设计、运营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物流工程、物流管理概论、运筹学、技术经济学、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工程、采购管理、物流配送与运输、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设施与设备、物流服务运作管理、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等。

  教师教育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是统筹全校教师教育资源,集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为一体的办学实体,历史悠久、综合实力强。学院主要承担小学教育专业的全科教师培养、全校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小学教师与基础教育管理人员的职后培训及教育学学科建设。学院建有市级教师教育实训中心,总面积9300平方米,实验室 41个,实验用房92间,有仪器设备941台(套),总值1098万元。

  学院现有教师58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8人,博士19人,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10人,有硕士生导师10人,博士生导师2人。近三年,学院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2项,发表科研学术论文243篇,其中CSSCI论文60篇,出版学术专著10部,译著1部,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2项。在教学改革上,现承担重庆市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3项,获得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学院拥有众多市级教学科研平台,为学生搭建了成长成才通道。有重庆市“十三五”市级重点学科——教育学,重庆市教委立项的教育硕士建设学科——教育学,重庆市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师教育实训中心,重庆市市级特色学科专业群——教育学学科专业群,重庆市市级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面向渝东南地区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重庆市市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涪陵十四中教育集团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重庆市市级教学团队——教育学教学团队,重庆市市级教育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渝北教师进修学校,重庆市级研究生导师团队——教育学研究生导师团队。

  学院探索的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方式,能为学生近距离接触基础教育的名校长和名师提供机会。学院作为重庆市中小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和中小学幼儿教师培训的重要基地,一直承担着重庆市渝东南片区11个区(县)初中校长任职资格和提高培训,小学骨干校长和幼儿园骨干园长的培训任务,以及“国培计划”“市培计划”中小学幼儿教师培训任务。近年来,承担国培、市培项目数十项,培训校长和教师近万人次。

  当前,学院秉持“以师为师,师从师出”的教师教育理念,以教育学学科专业群的内涵与特色建设为支撑,依托“UGSS”教师教育共同体平台,突出“双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探索新时代“新师范”的新标准、新模式和新机制,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课程体系和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教师教育一流专业和教师教育一流课堂,推动教师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联系人

行政职务

办公室电话

移动电话

电子邮箱

冉隆锋

党总支书记

院长

023-72790288


59286153@qq.com

熊健杰

副院长

023-72792218


5939719@qq.com

  专业介绍

  小学教育(全科教师,师范)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现代教育理念、求实创新精神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科素养和教师专业素养高度整合,对小学主要课程有深入研究,对小学其他课程有广泛了解,能从事小学教学、教育和管理工作,能在小学主教和兼教2-4门课程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综合、小学教育基本理论综合、小学教育科研方法、教师口语、书写能力训练、小学班级与课堂管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小学语文基础、小学数学基础、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等。

  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有专任教师43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4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58%;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8人。现有双聘院士1人(郭柏灵),特聘教授2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巴渝学者1人,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带头人1人,3位教师先后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教师奖,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人。学院教师近年在国际国内重要期刊发表论文350余篇,其中,被SCI、 EI收录15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纵向科技项目50多项,获得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

  学院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统计学、小学教育(数学)三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800余人。学院通过“数统星空”文化育人品牌建设,着力打造高等数学教学团队、考研辅导团队和数学建模团队等教学团学创新团队,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就业竞争能力明显提升。学生在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以及硕士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教师公招考试、银行人才招聘等方面成绩突出,历年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

联系人

行政职务

办公室电话

移动电话

电子邮箱

徐泽胜

党总支书记

023-72790021


824992375@qq.com

张韶华

副院长

023-72792182


342088605@qq.com

  专业介绍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面向基础数学教育,针对中小城镇的数学教师岗位,培养具有较好的数学理论基础,扎实的数学专业实践能力,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掌握教育理论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了解专业发展现状,具有较好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数学教师。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教育基本理论综合、实变函数论、常微分方程、数学模型与实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初等数论、近世代数、数学软件、中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论。

  应用统计学

  本专业面向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针对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等部门的统计调查、数据分析、统计预测与决策等岗位,培养具有扎实的统计学理论基础,能熟练运用统计软件和统计方法解决社会、经济、民生等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原理、应用回归分析、多元统计分析、试验设计与方差分析、应用随机过程、抽样调查技术、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统计预测与决策、计量经济学、机器学习方法。

  小学教育(数学、师范)

  面向中小城镇、乡村基础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优秀教师。

  〖主要课程〗大学语文、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数学教育前沿研究、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中小学教育管理、比较教育、小学艺术教育、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与数理统计、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指导、数学教育技能培训、初等数论与理论算术、数学常用软件选讲、数学史与思想方法、自然科学基础、数学竞赛指导、数学建模、多媒体课件制作、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网页设计与制作、小学教育案例及其写作等。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设有物理系、电子信息系、通信工程系和大学物理教学科研部等基层教学组织,现有教职工58人,专任教师51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0人和高级实验师3人,高级职称比例55%;博士学位教师20人、硕士学位教师19人,具有硕士学位及其以上学位比例76%。学院聘有中科院院士1人、海外特聘教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拥有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涪陵区科技拔尖人才10人、兼职硕士生导师6人。

  现有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通信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1500人。其中,物理学专业为重庆市“三特计划”特色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为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类特色专业,通信工程专业为中兴通讯合作办学专业。《模拟电路》为重庆市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大学物理》《自动控制原理》为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力学》《电磁学》《光学》《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数字电子技术》等8门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奖2项。

  学院设有光电子技术、凝聚态物理等研究所,以及智能感知技术、智能信息处理、量子光电功能器件、微电机工艺流程与技术创新等研究团队。围绕“智能感知与信息处理技术、光电子器件与工程应用、智能控制与嵌入式系统”3个研究领域,开展了智能感知器件、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光纤传感器、智能光电子检测技术等方面科学研究。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重庆市科技项目20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SCI/EI)102篇。

  学院建有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心(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面积8000余平方米,设备总值2600余万元。学院拥有60个师范专业和12个非师范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中兴通讯公司、重庆仓兴达科技有限公司、重庆东软睿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重庆粤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清远见教育集团、重庆亨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

  学院搭建“电子设计、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和物理创新与技能”4个学科竞赛团队、“电子信息协会、无人飞行器爱好者协会、物理协会、创新创业中心”4个学生社团,强化了学生“项目化、模块化和作品化”的专业实践训练,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近5年,在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与研究生物理教学技能与自制教具大赛、数学建模竞赛、重庆市大学生“合泰杯”电子设计竞赛和重庆市大学生物理创新技能竞赛等比赛中,获得国家级、市级奖项150余次,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80余项(其中国家级6项、市级8项)。毕业生以思想素质高、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强和爱岗敬业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

联系人

行政职务

办公室电话

移动电话

电子邮箱

李松柏

院长

023-72792168


lsbftc@163.com

严文娟

办公室主任

023-72792166


754812648@qq.com

  专业介绍

  物理学(师范)

  本专业面向基础教育,针对中学物理教育教学和中学物理教学研究岗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物理学和教育教学基本理论、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且初步具备中学物理教育教学理论研究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普通物理实验、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电工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原子物理学、量子力学、电动力学、中学物理教学法、中学物理教学技能训练等。

  通信工程(中兴通讯实验班)

  本专业面向通信设备制造、通信设备运营、通信工程设计、通信系统设计、通信系统软硬件开发,系统项目管理等行业,针对数学信号处理、通信技术、有线传输、电信交换、数据通信、电信网络、通信电源等岗位,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有从事本专业的工程技术工作所需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通信系统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创新意识、敬业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现场工程师)。

  〖主要课程〗通信电路与系统、信号与系统、单片机与微机原理及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移动通信概论、数据通信技术、现代交换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数字通信原理、光传输技术、3G移动通信技术、宽带接入技术、4G移动通信技术、移动网络规划与网络优化。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本专业面向重庆市机器人、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产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培养具有健全人格、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以及工程职业道德;具备电子信息基础知识,具有解决 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良好交流沟通、团队合作、项目管理以及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在电子信息领域,尤其是其中大数据智能化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数据结构、信号与系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 语言)、微机原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模式识别、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智能信息处理方向)、大数据技术及应用(智能信息处理方向)、数字图像处理(智能信息处理方向)、语音信号处理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方向)、EDA 技术及应用(智能电子系统设计方向)、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智能电子系统设计方向)、物联网技术基础(智能电子系统设计方向)、机器人工程概论(智能电子系统设计方向)。

  绿色智慧环境学院

  长江师范学院绿色智慧环境学院是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政方针,以“融合科技智慧,创造绿色未来”为发展理念,以应用为引领,对接环保产业技术发展新趋势,结合遥感技术、大数据分析、无人机应用等新兴技术而建立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工科学院。

  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41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5人;博导2人,硕导7人;博士28人(含外籍博士2人),博士占比超过80%。师资队伍涵盖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修复、环境材料、环境遥感等学科专业领域人才,结构合理,实力雄厚。

  学院拥有超过6000平方米的实验场地,设有环境监测、环境工程、生态修复、环境微生物等专业教学实验室,建有生态环境监测与工程应用创新能力培养实践基地,并设有地面综合监测实验室、大气综合观察站、遥感数据处理、生态修复及环境材料等科研实验室。拥有无人飞艇系统、无人机遥测系统、高光谱仪等环境遥感及环境大数据分析设备,还拥有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GC-MS、ICP、高效液相色谱仪、荧光分光光度仪、总有机碳分析仪、微生物及浮游生物鉴定等学科专业实验实训设备,仪器设备共计800余台件,总值近2000万元。

  学院与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等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方面有着广泛合作,与地方政府及重庆市内外20余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拥有重庆市生态环境多源监测技术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生态环境高光谱遥感监测技术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三峡库区环境监测与灾害防治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目前已发展成为重庆市乃至西南地区生态环保领域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生态环保科技创新基地。

  学院目前开设有环境科学和环境生态工程2个专业,有丰富的办学经验和雄厚的办学条件,其中环境科学专业是重庆市特色专业,为科研机构、环保部门及环保相关企事业单位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专门人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联系人

行政职务

办公室电话

移动电话

电子邮箱

丁世敏

院长

023-72793566

Ding717@126.com

况守龙

党总支书记

023-72793566


kslflshy@163.com

  专业介绍

  环境科学

  本专业面向环境保护部门和环保服务行业,针对环境监测与评价,污染控制与治理、环境规划与管理等岗位,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掌握环境自然科学、环境技术科学及环境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环境学导论、环境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学、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

  环境生态工程

  本专业面向生态环保部门和生态环保服务行业,针对生态环境规划管理、生态环境设计、生态环保产品开发以及生态环境教学科研等岗位,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掌握环境生态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环境学导论、生态学、生态监测与评价、景观生态学、生态工程学、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生态规划与管理、环境生态工程设计等。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现有教职工66人,其中专任教师57人,教学管理人员9人。在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5人,副教授(含高级实验师)1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52.6%;有博士3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66.7%;有兼职硕士生导师6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人。教师中有“巴渝学者”3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概模1人,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资助2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含资助)4人。初步形成了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中青年学者为骨干,青年教师为主力的师资队伍格局。

  学院现有重庆市重点学科1个(化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1个(无机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有博士后工作站1个;有重庆市科研创新团队3个(“纳米生化传感技术及其应用”、“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研究及其应用”和 “粉体功能材料绿色制备及产业化”创新团队);学院现开设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和制药工程三个专业,其中化学专业为市级一流专业。物理化学、分析化学为市级精品课程,有机化学是市级在线开放课程。

  化学化工学院现有本科生750余人。在办学过程中,学院加强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式办学力度,注重对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历来以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等获得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年来,学生获得全国“化学专业师范生素质竞赛”、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挑战杯”等大学生科技活动竞赛奖项10多项,省部级奖项30余项。学院按期举办化学、环境知识大赛和开展大学生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工作。近三年来,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在20%以上,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名列学校前茅。

  学院下设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拥有7800余平方米的实验室,建有基础化学实验室和分析测试中心等公共平台和化学、化工、制药等专业实验室,有核磁共振波谱仪、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原子吸收/原子荧光分光光度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荧光分光光度仪、电化学分析系统等精密仪器和各种工程实训设备,仪器设备1400余台件,总值2000余万元。

  近三年来,化学化工学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3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中西部人才资助计划”、重庆市科委重点项目,以及由企业委托的横向科研项目,年科研经费达1000余元。获得省部级以上的成果奖5项,申请专利60余项,获得专利20余项,出版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源论文100余篇。

  学院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石油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科研院所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学院拥有各类科研平台和化学、化工领域的专业实践基地30余个。

联系人

行政职务

办公室电话

移动电话

电子邮箱

徐建华

院长

023-72792136


Xujianhua64@163.com

张 婷

办公室主任

023-72792170


ztnh.1314@163.com

  专业介绍

  化学(师范)

  本专业立足渝东南,面向重庆,辐射全国,针对中学化学教师岗位,培养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发展,师德高尚、化学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应用能力突出,擅教学、会科研的中学化学教师。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仪器分析、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综合、化学教学论、中学化学实验研究、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化工基础、计算机基础。

  化学工程与工艺

  本专业面向化工行业,针对工程设计、技术和产品开发、物料检验、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岗位,培养具有化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有创新精神、较强实践与独立工作能力,综合素质好,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机械设备基础、化工制图及CAD、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化工热力学、化学工艺学、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设计。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建设了一支以教授为主导、博士为主体的实力雄厚的教学科研团队,现有专任教师50余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22人,占45%,博士47人,占91%,研究生导师13人,20%以上的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所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是重庆市重点建设学科,也是硕士学位授权点重点建设学科。

  紧密贴近重庆市页岩气、石墨烯、水资源洁净、特种功能等新材料产业,开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化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四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在校学生600余人。

  现有“超常配位键工程与新材料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新材料技术与现代制造”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建有“无机特种功能材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现代化实践教学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000余万元,建设有10余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资源充足。

  建有重庆市级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平台,近年来,我院学生在国家和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得等级奖励220余人次,创新创业能力居同类高校先进水平;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到98%以上,主要面向多种所有制大中型企业,就业质量优良;考研录取率超过30%;学生获得专利授权60余项、科研立项30余项;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发表SCI等高水平科研论文;与山东科技大学联合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每年选派大学生赴山东科技大学交换学习。

  积极响应国家新工科发展战略,紧贴新材料产业,深入开展新工科教育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任教师承担了教育部首批新工科专业建设与改革、重庆市重点项目等教育教学研究项目20余项。

  遵循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学科发展思路,近年来,专任教师先后获得“夸瑞兹密”国际科学一等奖1项,首届南洋科技创新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地(区)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国家专利授权7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其它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40余项,发表SCI、EI等高水平学术论文700余篇,出版《化学键的弛豫》《氢键规则六十条》《水之魂》《计量谱学》《非键电子论》《钒钛磁铁矿冶炼技术》《锶尾矿提制锶磁性催化材料》等学术专著、教材30余部。

联系人

行政职务

办公室电话

移动电话

电子邮箱

彭 程

院 长

023-72791828


1254618608@qq.com

刘本文

党总支书记

023-72790238


512055997@qq.com

  专业介绍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面向汽车、摩托车、智能制造等产业,培养材料成型领域能胜任增材制造加工工艺与技术、模具设计、生产管理、应用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及CAD、理论力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材料力学、机械技术基础、电子电工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模具CAD/CAM技术、模具制作工艺及设备、模具材料与表面处理、机电传动控制、3D打印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

  面向新材料设计、制造等产业,培养能从事材料制备与改性、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材料加工技术、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及CAD、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科学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物理化学、材料物理性能、有机化学、材料结构与性能、无机及分析化学、材料制备技术、材料分析检验技术、热处理原理与工艺、功能材料基础、光电功能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等。

  材料化学

  面向新材料产业,培养能从事催化、节能、储能等材料的制备、加工、分析、产品开发、应用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材料科学与基础、材料工艺设计概论、热工过程与设备、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现代测试方法、粉体工程、新能源技术、催化技术、节能与储能等。

  现代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

  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85年的涪陵师专生物系,历经35年的建设和发展,现设有生物科学、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园林5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科学专业为学校“教师教育”重庆市级特色学科专业群的主体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重庆市级特色专业和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培育专业,由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园艺、园林四个专业构成的“生物工程与现代农业学科专业群”为重庆市级特色学科专业群;园艺学为重庆市“十三五”重点学科和学校立项建设的重点申硕学科。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6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6人,博士38人,兼职硕、博导师6人。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410余人。

  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为重庆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实验室近1.1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3100余万元。建有生物学基础、园艺与园林、食品与生物工程三大实验教学平台和学科科研平台。建有校内教学科研试验基地80余亩、人工智能温室1个,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0个,其中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

  学院拥有重庆市重点学科1个,重庆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工程研究中心1个、众创空间1个,重庆市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近五年来,共承担重庆市级以上科研项目18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11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6项,审定新品种4个,转化科研成果3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项、教学成果奖1项。

  学院始终坚持“需求导向、能力为本、突出应用、注重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产教融合、多元开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努力造就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五年来,学生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立项4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5篇,其中核心期刊33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9项;学生参加市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89项,其中“挑战杯”等竞赛获国家级奖项11项(银奖4项),获重庆市级奖项35项(特等奖8项),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连续7年获得重庆市优秀团队称号。多年来,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20%以上,就业率达98%以上;毕业生以勤奋踏实、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好评。学院连续8年在学校年度综合考评中获得优秀。

联系人

行政职务

办公室电话

移动电话

电子邮箱

汪建华

院 长

023-72792190


916858691@qq.com

张 敏

党总支书记

023-72792195


276044316@qq.com

  专业介绍

  生物科学(师范)

  为重庆市级“教师教育”特色学科专业群主体专业。主要培养能在中学和职业技术学校从事生物学及相近学科教学、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

  〖主要课程〗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学教学论。

  生物工程

  为重庆市级“生物工程与现代农业”特色学科专业群主体专业。主要培养能在轻工、食品和医药行业从事工程设计、生产技术管理、分析检测、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微生物遗传育种、发酵工程、化工原理、生物工程设备与工厂设计、生物分离工程,氨基酸工艺学、白酒工艺学或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技术制药。

  食品科学与工程

  为重庆市级特色专业,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培育专业。主要培养能在食品及相关行业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食品检验、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营养与安全、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厂设计、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加工过程质量与安全控制。

  园林

  为重庆市级“生物工程与现代农业”特色学科专业群支撑专业。主要培养能在园林、林业、旅游、房地产及相关行业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地产展示区、城乡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园林花卉学、园林树木学、园林生态学、园林艺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植物造景、园林工程、风景园林设计原理、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

  园艺

  为重庆市级“生物工程与现代农业”特色学科专业群支撑专业。主要培养能在城市建设、农林与旅游部门、花卉苗木企业从事园艺植物生产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经营管理、植物景观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花卉栽培学、观赏树木栽培学、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土壤肥料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组织培养、种苗与苗圃学、植物造景、设施园艺学、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

  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

  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是重庆市教委立项建设的新型二级学院。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物联网工程系、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系、计算机公共教学部和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5个教学机构。

  学院现有教师6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8人,重庆市名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5人,硕士学位的教师34人,特聘教授3人,行业特聘教授10人。学院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1450人。

  学院积极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学术氛围。建有软件工程实验室、物联网综合实验室等24个专业实验室, 面积8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2000余万元。学院教师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 EI收100余篇),获得国家级、市级科研项目80多项,主编或参编学术专著、教材20余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重庆市级重点培育学科,有市级特色专业1个。有教育部产教协同育人项目11项。近年来获得重庆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批市级教改项目立项9项。学院先后与中科曙光、中兴通讯等多家国内知名IT企业建立了20个教学实训基地,强化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使我院毕业学生深受社会欢迎,本科生就业率达99%以上,实现了“三高”(就业率高、专业对口率高、薪资待遇高)的高质量就业。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科竞赛成绩优异。近年来,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挑战杯大赛、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蓝桥杯”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省级和国家级比赛,获得省级、国家级奖项300多项。2018年,我院学子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省级银奖2项,在赛博特杯全国大学生智能互联创新应用设计大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学院已成为具有鲜明新工科特色的大数据与智能工程产业学院。

联系人

行政职务

办公室电话

移动电话

电子邮箱

江成顺

院长

023-72793136


2459956266@qq.com

谢秀军

党总支书记

023-72792126


525248524@qq.com

卢 希

学院办公室主任

023-72792309


16356560@qq.com

  专业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培养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持续发展潜力,能够胜任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软件开发、网络工程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计算机组成原理、离散数学、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等。

  物联网工程

  培养具备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物联网关键技术,能够胜任物联网工程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单片机与接口技术、物联网编程技术、物联网工程、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结构与算法、系统控制与管理、传感技术等。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培养具备计算机技术与数据科学等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大数据采集、存储、分析与处理、可视化等技术,能够胜任大数据开发、运维、平台架构与软件设计开发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开发技术、数据采集技术、大数据存储技术、Python语言编程、数据结构与算法等。

  机器人工程学院

  机器人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开办的机械类专业兴建于1958年,通过近60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坚持“今天的质量,明天的市场”的质量意识,树立“规矩规格,铸就卓越”的工匠精神,践行“人品优良、思维严谨、技术精湛”的人才培养理念,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走产学研用结合的发展道路,凸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

  学院建设了一支以教授为主导、博士为主体、硕士为基础的专业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0余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16人,占40%;硕博比例达到86%。所属“机械工程”是学校重点建设学科。

  紧密对接重庆市汽车摩托车与智能制造、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等支柱产业,开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工业设计”三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结合新工科、人工智能等发展战略,积极筹建“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重庆市特色专业,在校学生900余人。

  广泛开展多方合作。“与山东科技大学联合举办机器人工程学院”是重庆市立项建设项目,所有专业均纳入两校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项目,大一后选派优秀学生到山东科技大学学习2年;实行“攀华班”等订单式培养;与华中数控共建“智能制造学院”。

  创新实践平台足。现有北京交通大学等教授团队组建的“中涪科瑞工业技术研究院”、重庆市科研创新平台“新材料技术与现代制造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机电梦工场”众创空间和重庆市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三爱海陵”;拥有现代化机电实验实训中心和工程训练中心,建筑面积20000余平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000余万元,建设有20余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人才培养质量高。近几年来,我院学生在国家和市级学科竞赛中获得等级奖项390余人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居同类高校先进水平。其中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机器人大赛等学科竞赛荣获多项一等奖;毕业生主要面向大中型企业、政府部门、职业学校等单位就业,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8%以上;考研录取率超过20%,部分学生出国交流学习;学生获得专利授权170余项、科研立项60余项。

  教研科研成果显。几年来,专业教师先后获得省部级成果一、二、三等奖各1项,校区级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国家专利授权210余项,主持各级种类科研课题13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彰显了学院办学特色和技术研发水平。

联系人

行政职务

办公室电话

移动电话

电子邮箱

何仁琪

院长

党总支副书记

023-72790009


584167065@qq.com

黄江波

党总支书记

023-72790286


605594733@qq.com

  专业介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面向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等现代制造生产一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机械工程学科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能根据数学、物理和力学、机械原理与设计、制造工艺与装备、计算机与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使用现代工具解决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领域所涉及的分析与设计、工艺与制造、测试与控制、设备维护等复杂工程问题,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工程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善于学习实践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及CAD、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电工电子技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数控技术、机械CAD/CAM、机电传动控制、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汽车构造、先进制造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

  工业设计

  面向工业企业、汽摩产业、交互信息等设计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现代设计工程学科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能根据数学与力学、机械原理与设计、产品设计与工艺、产品创新设计等方面的知识,使用现代设计工具解决工业产品设计领域所涉及的产品设计与分析、造型工艺与制造、产品研发与设计管理等复杂工程问题,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工程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善于终身学习实践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及CAD、设计素描与色彩、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业设计表现技法、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人机工程学、产品模型设计与制作、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造型材料与工艺、产品改良设计、产品创新设计、产品工程设计、汽车造型设计等。

  机器人工程

  面向汽车、摩托车、智能制造等生产一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机器人工程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能根据数学、物理和力学、控制原理与技术、计算机与编程、建模与仿真等方面的知识,使用现代工具解决机器人设计及应用领域所涉及的机器人结构设计、传感检测与自动控制、产品及系统运行、维护及管理等复杂工程问题,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工程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善于学习实践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机器人传感技术及应用、机器人控制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嵌入式控制系统及应用、工业机器人故障诊断与维护、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机器人建模与仿真、自动生产线技术等。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现有教师4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20人,博士15人,兼职博士生/硕士生导师7人,80%以上教师具备工程一线设计、施工、监理工作经验,拥有国家注册结构工程师、建造师、造价师、监理工程师、咨询(投资)工程师等执业资格15人。近4年来,主持各类项目50余项,项目经费500余万元,发表SCI、EI等高水平学术论文20余篇,国家专利30余项,出版学术专箸、教材4部。学院开设有土木工程、工程造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3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1000余人。

  学院现有重庆市“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健康检测与灾害防治工程研究中心”、 校级科研创新平台“工程灾害监测与防治研究中心”,设有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全国计算机辅助技术认证(CAXC)、中国建筑教育协会全国建筑信息模型(BIM)认证2个考点,是重庆市建委建筑类“双证制”院校;有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工程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市财政资金共建的“建筑智能化实验教学中心”;中心现有实验室建筑面积10000余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500多台(套),实验仪器设备总值1300余万元;与重庆大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科大业等企事业共建设14个校外专业实践教学基地。

  学院秉承“德育为先,建人筑心;厚德载物,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严谨、科学、卓越、创新”的院训,坚持 “把教的创造性留给老师,把学的主动性还给学生”的教育教学理念,以“以理为基、以工为本、以建为干、工管交融”为学科建设思路,以“中心+基地+品牌+导师+项目”为载体,通过“教学+团学”的深度融合;实施“校企协同双线式”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区域经济建设所需的“就业能达标,创业有突破,深造有机会,发展有后劲”的懂技术、善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全国建设类院校施工技术应用技能大赛等赛事中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40余项;毕业生以思想素质高、理论基础实、专业技能强和爱岗敬业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

联系人

行政职务

办公室电话

移动电话

电子邮箱

汪时机

院长

023-72790175

32823091@qq.com

王正平

党总支书记

023-72790125


7198@163.com

孙华银

副院长

023-72793061


1890691@qq.com

  专业介绍

  土木工程

  本专业面向房屋建筑、道路与桥梁等土木工程专业相关领域,针对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检测等工作岗位,培养具有土木工程学科较宽厚的基本理论和较广泛的专业知识,具备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检测能力,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面向未来懂技术、善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土木工程测量、工程地质、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施工、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和建筑结构设计等。

  工程造价

  本专业以土木工程学科为依托,面向工程项目建设的工程造价管理领域,针对造价咨询、施工管理及审计等工作岗位,培养具有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核心能力和“厚基础、强实践、能创新”的懂技术、善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施工、工程力学、房屋建筑学、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经济学、安装工程概预算、建筑工程概预算、建筑设备、工程结构、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测量、运筹学等。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本专业面向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智能建筑服务与管理等行业相关领域,针对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设备安装与调试、信息处理、运行与管理等技术岗位,培养具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学科较宽厚的基本理论和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智能建筑工程技术开发、工程系统测试和系统运行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电子技术、房屋建筑学、工程制图与识图、建筑电气、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建筑安防与消防工程、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建筑电工学、楼宇自控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现场总线、建筑电气CAD、建筑电气控制与PLC、电梯控制技术、暖通空调技术等。

  传媒学院

  传媒学院围绕“讲好中国故事”文化强国战略,秉承“传古播今、上善新民,传而有道、以文化人”的办学精神,以融媒体背景下人文化、应用性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为立足点,以面向地方传媒事业的应用研究为突破口,成为长江经济带、尤其是重庆市重要的传媒人才培养基地、传媒文化和城乡传媒事业应用研究基地。毕业生以“就业有实力”“创业有能力”“发展有潜力”广受欢迎。

  传媒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越。2011年、2014年两次获得中央财政支持,拥有语音录音、影视配音、摄影摄像、非线性编辑、电视现场直播、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新媒体策划与制作、表演与形体训练实验实训室,虚拟演播室,数字高清演播厅等实践教学平台。后现代经典影视解读为重庆市精品视频公开课程。

  学院大力强化广播电视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应用性色彩,全面立体推进“学做合一,以文化人”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和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生专业硬实力和广泛适应能力,第一志愿报考率、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超过96%,居同类高校前列。每年30%毕业生报考研究生,近5年60多名毕业生考取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高校研究生。

  学院注重学生专业技能与文化内涵建设,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朗诵艺术大赛(齐越节)、微视频大赛、主持人大赛、网页设计大赛、夏青杯朗诵艺术大赛、未来金话筒主持人大赛等学科竞赛,打造“印象鉴湖”文化育人品牌,提升学生专业核心竞争力;学院设立“传媒大讲堂”,开展“一月一书一影双百工程赏析活动”,增强学生文化内涵。

  学院注重开放办学。一方面,切实加强与地方各类融媒体平台、影视传媒公司、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持续做好选派学生到国外大学交换学习工作,每年选派10余名传媒专业学生到美国、波兰、韩国等国家相关大学交换学习,每年选送近10名毕业生到国外高水平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联系人

行政职务

办公室电话

移动电话

电子邮箱

韦济木

院长

023-72792007


724425727@qq.com

肖云久

书记

023-72792008


1099175728@qq.com

  专业介绍

  广播电视学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立足于新闻传播学的内在规律,着眼于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前景,紧跟信息技术新发展、媒体融合新动向和业界格局新变化,具备讲好中国故事的专业基本功,具备全媒化应用性、复合型多项专业艺术和技术才能,能够在融媒体机构、广播电视机构以及其他传媒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工作的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也可以进一步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主要课程〗新闻学理论、传播学理论、新媒体概论、影视艺术概论、新闻采访与报道、新闻评论、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电视摄像与节目编辑、广播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视听语言、专题片与纪录片创作。

  播音与主持艺术

  本专业面向新闻传播事业、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广播电视产业、企事业宣传部门及相关传媒领域,针对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融媒体发展趋势,能胜任融媒体机构、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他多样化演艺市场及媒体平台的普通话播音与主持、新闻采访、影视配音、专业教学等工作岗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祖国、恪守职业道德,普通话标准,具有基本的播音学理论修养与较强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能力,一定的广播电视采编及后期制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性、复合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播音与主持艺术导论、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表演艺术、形体训练、影视配音艺术、即兴口语表达。

  网络与新媒体

  本专业针对媒体融合发展、传播手段变革和话语方式创新,突出文理兼收、学做合一特性,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网络与新媒体基本理论、思维方式、应用技术,适应社会发展、媒体变局及行业所需,能够综合运用多种媒介手段进行整合传播的复合型传媒人才。核心专业能力包括融合新闻采编实务、数字产品内容策划、设计、研发、推广与运营、网络舆情分析与管理等。学生毕业后能够在传统媒体新媒体部、新媒体平台、融媒体中心、数字出版机构、电子商务等各类企业、政府部门、公益机构,从事网络与新媒体相关工作。同时也为学生搭建项目孵化平台,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主要课程〗新闻学概论、新媒体概论、传播学理论、计算机语言、数字摄影摄像与编辑、广告策划与文案设计、数字图像处理实训、网络社会学、构成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实务、媒体融合前沿、大数据与网络新闻编辑、新媒体受众研究、移动新媒体实务、媒介经营与管理、网络舆情分析与管理。

  音乐学院

  音乐学院创建于1986年,现有教职工68人,专任教师中教授4人,副教授2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40人。学院下设音乐教育系、音乐表演系、舞蹈系,现有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三个本科专业。其中,音乐学专业是重庆市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院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和教学环境。总建筑面积15000平米,设有音乐厅、排练厅、电脑音乐实验室、形体舞蹈室、数码钢琴室等教学和实践场地;有专用琴房220间,钢琴250台,管弦乐、民乐等各类乐器、服装、设备等共计1000多万元;有市级艺术教育实验教学中心和乌江流域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所等教学和科研平台。

  学院高度重视艺术实践,现有管乐团、筝乐团、民乐团、弦乐团、合唱团、电声乐团、舞蹈团等学生艺术团,其中,管乐团和合唱团2017年被重庆市教委命名为“市级大学生艺术团”。

  近年来,学院在学科和专业竞赛中成绩良好,尤其是在国家级重要赛事中连年突破。2016年获“第五届孔雀奖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大赛”综合师范院校本科美声组金奖;2016年获“雅马哈杯”首届川渝高校钢琴大赛金奖(第一名);2018年获“珠江.恺撒堡”全国普通高校音乐学(师范类)专业本科生基本功比赛“团体二等奖”,“第六届春川国际声乐比赛”二等奖,“第六届孔雀奖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大赛”综合师范院校教师组“银奖”第一名;另有其他省级比赛获奖若干。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注重合作交流,建有36个教育和艺术实践基地,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和企业均有合作办学和交流互访。

  三十多年来,学院培养了大量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人才,毕业生遍及全国各地,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成果得到社会各界充分肯定。

联系人

行政职务

办公室电话

移动电话

电子邮箱

隆 强

院长

023-72790086


717944399@qq.com

冉崇胜

党总支书记

023-72793538


275657283@qq.com

  专业介绍

  音乐表演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音乐表演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能在地方文艺团体、艺术研究单位、艺术培训机构、文化机关、广播影视、出版等部门从事表演、研究、编辑、评论、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声乐、钢琴、器乐、乐理与视唱练耳、多声部音乐分析与习作、形体训练、台词与表演、歌曲伴奏、合唱指挥、电脑音乐制作、舞台实践等。

  音乐学(师范)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音乐教育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能在基础教育领域进行音乐教学和科学研究,具有良好的音乐教师素养,能够从事多种相近职业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声乐、钢琴、器乐、乐理与视唱练耳、多声部音乐分析与习作、中外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曲式与作品分析、民族音乐概论、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等。

  舞蹈学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舞蹈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能在地方文艺团体、文化部门、艺术培训机构、广播影视等单位从事舞蹈表演、创编、教学、评论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芭蕾基训、中国古典舞基训、中国民族民间舞、剧目排练、中国古典舞身韵、综合性技巧、舞蹈编导、现代舞训练、艺术概论、中国舞蹈史纲、中外舞蹈赏析、中国舞技能技巧等。

  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创建于1984年,现有专任教师41人,其中教授5人、博士3人,有国家社科同行评议专家2人、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涪陵区科技拔尖人才2人、运动健将1人、国家级裁判员2人。

  建有400米标准田径场2个、体育馆1座、篮球场16块(含3个室内灯光篮球场)、网球场12块(含3块室内灯光网球场)、排球场4块(含2个室内灯光排球场)、羽毛球练习场19块(含4块室内羽毛球练习场)、标准游泳池1个,以及体操房1间、乒乓球房2间、50米室内塑胶跑道6条、体育舞蹈房2间、武术房1间、健美操房2间、健身房1间、艺术体操房1间、多功能厅1间。

  建有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1个,与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共建毽球、板鞋竞速和射弩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校代表队有毽球、田径、网球、篮球、武术等。近5年,获全国性比赛金牌5枚、银牌2枚、铜牌7枚,市级比赛金牌12枚、银牌25枚、铜牌16枚。

  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2项,省(市)级科研课题省(市)级20余项,获省(市)级教改课题近10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共20余部。获省(市)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各类科研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17项。

联系人

行政职务

办公室电话

移动电话

电子邮箱

张世威

院长

023-72793531


305546880@qq.com

王永忠

党总支书记

023-72793515


57343391@qq.com

  专业介绍

  体育教育(师范)

  体育教育专业开办于1984年,2001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属于学校教育科学与教师教育学科专业群,以“办精办强办特”为发展宗旨。本专业着重面向地方中小学体育发展需要,坚持“体育为根、文化为魂、发展为本、成才为要”的育人理念,秉承“拼搏、荣誉、友谊”的院训精神,通过“学、训、赛、用”相结合,培养“德高、技强、善教、会说、熟写、活用”的中小学体育卓越教师,年终就业率达95%以上。

  〖主要课程〗体育教育专业导论、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田径、体操、体育科学研究、篮球、卫生与保健、武术、足球、排球、专项课、健身健美、小球等。

  美术学院

  美术学院创办于1988年,现有教职工82人,其中专任教师中教授9名、副教授17名,博士、硕士研究生51名。学院设有美术学(师范)、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环境设计、雕塑等六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1530人。美术学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

  学院有超过13000平米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实验实训场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1000万元,学院图书资料室专业藏书丰富,种类齐全,文献、电子光盘等总量约近七万册,现当代艺术画册120多种。建有重庆市级“艺术教育实验教学中心”、市级众创空间“智创旅游驿站”、以及数字媒体等校级科研平台和校内外近50家实践基地。

  学院注重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科研成果呈不断上升的态势,学科影响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参与省级及以上各类研究课题和项目近百项;有20余幅作品入选国家级展览,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作品200余篇/幅,省市级入选或发表作品600余幅,获奖300余篇/幅;获市级教学科研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出版画册、教材和专著20余部。近年来通过夯实基础、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教学科研成绩持续向好。

  学院强化教学中心地位,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搭建平台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工业设计大赛等赛事中多次获一、二、三等奖;学生还参加了“繁昌窑”陶瓷创意产品设计大赛、重庆市美术作品展、“东+西”—大学生国际海报双年展、“华腾杯”服装设计大赛、中国重庆时装周“尚盟杯”大学生服装设计新人奖大赛、重庆市大学生艺术展演等都获得较好成绩。毕业生以扎实的基本功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得到社会的普遍好评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年底就业率达到95%以上。

联系人

行政职务

办公室电话

移动电话

电子邮箱

傅小彪

院 长

023-72790099


fuxb05@126.com

姚成强

党总支书记

023-72790100


1575717205@qq.com

  专业介绍

  美术学(师范)

  培养在基础美术教育教学领域内,遵循基本规律、掌握基本知识、具备扎实专业功底、较强教育教学能力和一定创作研究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设计基础、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学科教育与活动指导综合、书法篆刻艺术。

  视觉传达设计

  培养在设计领域从事视觉创意、策划管理,在艺术、技术、市场等方面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图形创意、设计概论、构成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广告策划、广告设计、展示设计、包装设计、字体设计、版式与型录设计、装饰艺术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

  环境设计

  培养具备扎实的环境设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项目设计、施工、管理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构成基础、制图基础、设计概论、装饰材料与构造、建筑模型制作、人机工程学、室内空间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园林植物设计、施工工艺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数字媒体艺术

  培养适应现代商业设计和文化创意产业需求,具备较好的理论基础、扎实的数字媒体技术和专业实践能力,能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主要课程〗设计概论、构成基础、3D数字建模技术、CG插画、视听语言、动画运动规律、影视广告设计、商业摄影、影视活动短片创作、UI交互设计、VR虚拟现实艺术、新媒体平台开发与研究、Unity3D游戏设计等广告策划与创意等。

  雕塑

  培养具有一定雕塑专业基本理论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能够从事雕塑以及雕塑相关设计与研发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泥塑、雕塑材料与工艺、环境雕塑、装饰雕塑、影雕、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中外雕塑史、透视学、解剖学等。

  服装与服饰设计

  培养把握服装前沿、掌握设计结构工艺、软件设计等技能,能够初步驾驭艺术、技术、市场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

  〖主要课程〗服装效果图、男女装结构设计与工艺、服装CAD、立体裁剪、中外服装史、创意服装设计、服装材料与面料再造设计、形象策划与制作、服装配饰设计、成衣设计等。

  2018年各省(市、自治区)招生录取分数线

省市自治区

文史类

理工类

分数线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分数线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重庆

434

556

501

509.57

428

599

486

497.93

四川

492

554

545

547.31

458

551

533

537.4

贵州

477

567

560

562.35

379

473

457

461.75

河南

436

540

536

538.11

374

494

484

486.84

浙江


563

558

559

综合改革(不分文理),按比例投档

福建非师范

446

525

513

517.7

378

462

447

452.8

福建师范





378

464

458

461.3

海南

579

641

627

633.79

539

575

551

564.72

湖北

441

547

540

542.11

375

491

481

483.77

安徽

486

547

543

545.24

432

498

493

495.17

甘肃

456

496

487

489.69

436

470

459

463.55

广西

403

526

507

517.15

345

458

443

451.44

辽宁

461

532

527

528.35

368

507

496

502.27

吉林

432

527

448

488.08

405

507

467

492.73

内蒙古

399

494

455

478.71

336

471

405

431.78

新疆

372

483

477

480.32

341

473

448

453.51

宁夏

498

531

530

530.72

432

459

432

441.73

青海

424

472

457

465.35

365

433

372

399.89

河北

441

557

547

550.97

358

513

495

500.13

广东

443

524

520

522.72

376

458

451

456.13

山东

505

547

538

541.98

435

519

456

476.79

湖南

526

563

559

560.91

450

511

492

495.96

江苏

281

327

316

319.59

285

322

310

312.07

江西

496

561

551

554.3

447

510

496

501.22

西藏

320

401

346

365.67

278

305

297

300.33

陕西

467

498

489

491.95

425

448

440

442.84

山西

476

524

521

522.71

432

478

456

468.91

云南

490

566

540

553.42

430

517

475

489.62

重庆预科


490

462

472.67


503

450

459.67

贵州预科


528

514

520.47


422

407

411.8

内蒙古预科


453

446

449.88


383

368

373.29

湖南预科


549

528

535.71


460

448

454.5

  考生热点问答

  ★您校的地理位置?

  答:学校位于重庆市涪陵区,交通便捷。紧邻机场,沪渝、渝怀、南涪铁路和沪渝、重庆三环、渝涪高速公路绕城而过。高铁车站和高速公路入口处就在学校旁边,乘动车可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福州、成都等地,30分钟可到达重庆主城。

  ★您校的校园环境?

  答:学校是“重庆市园林式单位”。校园湖光山色,四季花香,生态优美,景色宜人。图书大楼,实验大楼,学生活动中心错落有致。美术馆,体育馆、音乐厅风格独特。智能化社区,标准化公寓,高品位食府设施齐全。实为理想的求学之地。

  ★您校的办学特色?

  答:学校专注办精办强办特教师教育。以提升教师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为支撑,以教师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全面推进“新师范”建设,形成了“双专业”教育、“双导师”指导、“双路径”成长、“双类别”培养的教师教育新模式。学校倾力打造的UGSS教师教育共同体,形成了四维一体、双向激活、共享共赢的鲜明特色。同时,学校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精心布局新工科,探索新工科人才培养方略,全面提升工程教育质量。学校在建设应用型高水平师范大学的过程中,按照学科专业与区域产业协同、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协同、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协同的建设思路,精心构建起了“信息科学与智能制造、生物工程与现代农业、化学化工与环境保护、经济管理与新兴服务业、教育科学与教师教育、现代艺术与文化创意”学科专业群。

  ★您校有无校校合作、校企合作项目?

  答:有此类合作项目。学校与山东科技大学在工科类专业方面有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项目,采用“1+2+1”的合作办学模式;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云计算)”和“通信工程”专业与中兴通讯有限公司合作办学。特色专业整合投入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紧密结合企业用人需求,在基础奠定、技术培养、语言应用、素质修养等多个方面实行新的教学模式,实现高效率、高质量、高保障的培养目标。

  ★您校中外合作项目有哪些?

  答:①中美联合培养项目:“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双学位项目实验班,该项目大一和大四在我校学习,大二和大三在美国大学学习,达到双方大学要求后,可获得中美双方大学毕业证书和学位。②本硕连读计划:与英国、韩国5所大学开展了本硕连读项目,学生完成国内阶段的规定课程及学业并通过国外大学的面试后,可进入国外大学攻读硕士学位。③交换生项目:学生通过申请到国外友好大学交换留学,双方互认学分,部分大学可免学费和住宿费。④赴美带薪实习:学生可利用暑假到美国带薪实习,获得实习经历,提升外语水平。⑤短期留学计划:学生利用寒暑假,到国外进行短期留学,开阔视野,提升素质。

  ★您校的录取批次及招生的主要类别有哪些?

  答:学校所有专业在各省市(自治区)均在本科第二批录取。在重庆市招生时,艺术类专业和小学教育(全科教师)在提前批录取,普通文史类理工类在本科第二批录取,招生的主要类别有全日制普通本科、对口高职本科、少数民族本科预科。

  ★您校艺术、体育类专业的录取规则是怎样的?

  答:报考我校艺术、体育类专业的考生须按生源省(市、自治区)有关规定参加专业统考和文化考试,如我校设有艺术类专业考试考点的省(市、自治区),考生还须参加我校在该省(市、自治区)组织的专业考试,成绩合格者,方可报考我校。录取规则按相关省(市、自治区)的规定执行。如生源省(市、自治区)在录取规则上没有特别要求,则我校录取规则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进档考生按综合成绩(文化成绩+专业校考成绩)排名择优录取;美术类、音乐类、舞蹈类、体育类专业的进档考生按专业成绩排名择优录取。在重庆市招生时,美术类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进档考生按综合成绩【综合成绩=([文化成绩(含政策性加分)/750]X300X30%)+(专业成绩X70%)】排名择优录取。音乐、舞蹈类专业的进档考生按专业成绩排名择优录取。体育类专业的进档考生按综合成绩【综合成绩=([文化成绩(含政策性加分)/750]X100X40%)+(专业成绩X60%)】排名择优录取。

  ★您校哪些专业录取时对单科成绩有要求?

  答:对报考英语、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双学位项目实验班的考生要求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英语总分的70%。

  ★您校是否设置有奖、助学金?

  答:学校设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师范专业基本奖学金、优秀等级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奖助学金总额2000余万元/年。对经济困难学生设有国家助学贷款、校内助学金、临时困难补助、学费减免、勤工助学等各种困难补助。

  ★您校对高分考生有何奖励?

  答:文理科考生,高考成绩(不含高考加分)排名前2%,或高考成绩(不含高考加分)达到生源地重点本科控制分数线;艺术考生和体育考生,在艺体类专业竞赛(省级政府举办)中获奖(个人奖或集体奖排名前3名),即可申请校长奖学金专设的新生启航奖5000元/人。

  ★您校有无转专业的机会?

  答:学生进校一学期后,符合转专业条件的学生可以申请调整专业。

  醇美校园

  学校校园文化醇厚、环境优雅舒适、交通快捷便利,是读书学习的理想场所;学校教学条件良好、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显著,是求学奋进的追梦摇篮。

  成长之路

  学校积极完善立德树人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努力创建工学结合、多元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建立国际国内合作大平台和产教融合长效机制,使学生具有突出的核心竞争力和鲜明的特长优势。

  成功喜悦

  近三年来,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珠江钢琴杯”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计算机应用技能大赛等赛事中获国家级奖868项、省级奖307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