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1-090-792
小程序
|
关注我们
|
客服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安徽
江西
院校对比

新疆大学

收藏

普通本科丨综合类丨公办

官方电话: 0991-8585671,0991-8585300,0991-8586161

官方网址:http://www.xju.edu.cn http://welcome.xju.edu.cn/web

新疆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简介

时间: 2023-05-24 来源: 教育部 浏览量: 5774 收藏

一、学院概况

新疆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952年的新疆民族学院史地系。1974年成立新疆大学地理系。2000年9月与新疆工学院资环系、新疆大学干旱生态研究所合并成立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22年2月成立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是一个集理工于一体、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院。

学院目前建有6个本科专业,分别是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以及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科建设方面,1983年获批自然地理学硕士学位点,1999年获批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03年自然地理学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地理学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2021年获批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博士点,2005年建成地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本学科建成地理学自治区级高原学科,2017年获批科技部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学科依托平台建有新疆“绿洲生态”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中亚地理信息技术开发应用”工程创新中心、“智慧城市与环境建模”自治区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此外建有7个自治区级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学院现有全日制在读学生1014人,其中本科生616人,研究生398人。学院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学科资源优势,面向全球可持续发展与新时代国家建设需求,积极探索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地理学科经多年发展,形成了一支“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20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18人,其中博导6人,硕导40人。高层次人才方面现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自然资源部高层次人才工程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自治区天池学者特聘教授2人,天山学者讲座教授2人,天山英才2人。此外,地理学科兼职导师 19 名,博导 12 人,硕导 7 人,中国科学院及工程院院士各 1 名,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 名,长江学者1名,国家杰青 1 名。

结合新疆及中亚区域资源与环境特点,以问题为导向,紧密契合国家和自治区重大需求,近三年学院累计横向课题经费1.57亿元,纵向课题经费0.30亿元,取得一批重要成果产出,在干旱区土壤水盐运移遥感研究、水循环及水土安全范式、稀缺及无资料背景下关键信息提取与情景模拟、灾害预警与应急关键技术、林草生态系统监测和健康评价等方面产出一批原始创新成果,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力。


二、专业介绍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培养目标: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基本理论和信息科学、地球科学等基础知识,具备空间分析和数学建模等基本能力。能够从事地球空间信息工程、3S集成(GNSS、GIS、RS)、空间数据分析、数据信息可视化等领域科学研究、应用研究、教学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科技人才。

    师资力量: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8名,教授4人,副教授10人,讲师4人,依托3个本科教学实验室和2个科学研究实验室,分别为“3S”技术模拟实验室、摄影测量实验室、测量与绘图实验室,新疆绿洲生态重点实验室和智慧城市与环境建模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具有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RTK、绘图仪、便携式ASD光谱仪、无人机、EM电导率探地雷达和大量GIS软硬件设备,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设备支撑。

    主干课程(专业课):本专业主干课程包括自然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遥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计量地理学、遥感地学分析、程序设计、摄影测量、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空间分析、ArcGIS软件应用等。

    就业方向:通过本专业学习,要求毕业生熟悉地理信息系统、地图、测量、遥感、计算机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与应用软件、遥感图像处理和地理信息提取技术、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原理与应用,具有空间分析和数学建模的基本能力。毕业生不仅能够在科研院校、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中小学从事地理教学,而且可以在国土资源、测绘规划、生态环保等领域企事业单位从事地理信息科学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野外调查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掌握遥感理论基础、信息处理与分析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具有遥感基本理论、信息获取技术、遥感数据处理技术、多传感器数据匹配和融合技术、图像自动解译技术、导航及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原理等基本知识与方法,能够在民用领域及军事领域从事遥感系统设计与研发、遥感信息处理及有关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的专门人才。

    师资力量: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8名,教授4人,副教授10人,讲师4人,依托3个本科教学实验室和2个科学研究实验室,分别为“3S”技术模拟实验室、摄影测量实验室、测量与绘图实验室,新疆绿洲生态重点实验室和智慧城市与环境建模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具有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RTK、绘图仪、便携式ASD光谱仪、无人机、EM电导率探地雷达和大量GIS软硬件设备,为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设备支撑。

    主干课程(专业课):本专业主干课程包括自然地理、高光谱遥感、摄影测量、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数字测图、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空间分析、ArcGIS软件应用。实习有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测量学实习、软件开发实习、遥感图像解译与应用实习、毕业设计等。

本专业培养学生学习遥感传感器原理、遥感对地观测机理、遥感数据分析处理和遥感技术应用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遥感传感器集成、遥感野外数据采集、遥感影像判读与解译、遥感专题制图、航空航天测绘、数据处理算法设计与实现、遥感应用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基础训练,掌握遥感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地形测绘、专题信息提取及应用的基本能力。

    就业方向:毕业生不仅能够在科研院校、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中小学从事地理教学,而且可以在国土资源、测绘规划、生态环保等领域企事业单位从事遥感工程技术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水文分析与计算、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水资源评价、规划与管理等方面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主干课程(专业课):本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包括水文学原理、水文水利计算、水文测验学、水利工程概论、水环境化学、水文气象学、地下水文学、水力学、水文地质学、水文统计学、水资源评价与规划、水利工程制图、水资源勘测、水利法规、水资源管理、水质工程学等;以及新技术交叉学科的主干课程,包括水文遥感、水文预报、社会水文学、智慧水利(专创)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水利(水务)部门、科研机构、国土、能源、农林、生态环境等行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水文、水资源及环境保护方面勘测、评价、规划、设计、管理、技术分析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师资力量:本专业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知识结构新、科研力量较强、学术水平较高、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良好师德、能够胜任本科教育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5人。从教师职称上来看,截至2020年底我专业教师共有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5人,中级职称8人,已形成以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副教授为主要骨干,讲师为重要基础和后备力量的学科团队,已具备较强的本科教学条件、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

    学科优势:本专业学科优势在于立足西北干旱内陆区,培养具有传统工科基础素质,掌握干旱区水资源特征,能够在水利特别是水文领域开展水资源技术分析、评价管理、工程建设、科学应用的专业人才,同时依托学院地理学优势理科平台,结合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等专业优势,发挥学科交叉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形成“重视区域性专业传统理论特色,突出工程服务应用能力,拓宽前沿交叉学科领域”的显著特色。培养学生能够在信息水文、生态水文、环境水文等新热点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的专业能力,响应社会需求,为干旱区水资源开发与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方向培养合格人才。

流速仪观测克里雅河流速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

    培养目标: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基本理论,具备野外数据采集及地理时空变化规律的分析能力,能够从事国土资源规划、环境保护、空间分析等领域的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成为具有一定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师资力量: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9名,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9人,讲师12人,具有水资源勘测与规划实验室、土壤化学实验室、气象实验室、植物标本实验室和地质地貌实验室等专业课程实验平台,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慧城市与环境建模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中亚地理信息技术开发应用自然资源部工程创新中心等校内研究创新实验平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测绘科学研究院等校外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实践提供支撑。

    主干课程(专业课):本专业主干课程包括自然地理学、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水文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和计量地理学。

    就业方向:本专业以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双一流”学科建设为依托,以培养面向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目标的育人理念,推进本科生到国土资源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等部门实习,使学生具备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立足于地球表层特征及其变化、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能够在科研教学单位、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自然地理过程、自然灾害防灾减灾、环境变化研究和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工作,成为高素质应用型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