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1-090-792
小程序
|
关注我们
|
客服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安徽
江西
院校对比

哈尔滨工业大学

收藏

普通本科丨理工类丨公办

官方电话: 0451-86414671,0451-86414771

官方网址:http://www.hit.edu.cn https://zsb.hit.edu.cn/

工程力学

查看标准专业
专业剖析

哈工大力学学科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几个力学学科之一。1952年建立全国第一个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教研室,1958年创办工程力学专业,是当时我国工科力学学习前苏联的教学基地。60多年来,该专业已为我国航空航天部门、国防系统、国民经济各部门、各高校科研机构及大型企业培养了3000多名高级技术人才,是我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力学与结构强度的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本专业强调理工结合、力学为主的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发展国防、航天航空结构工程力学的新理论和方法,开展航天航空与国防领域中服役环境下的先进材料与结构的工程力学研究。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航天器结构振动与控制、飞行器结构强度与设计、功能梯度材料设计、非线性动力学、深空探测、空间碎片防护、火箭、卫星、飞船系统关键技术、水下高速兵器设计、机械故障分析与诊断、微纳米结构及力学性能分析与设计、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压电/电磁材料力学性能分析、弹性与波动力学、计算力学等。

专业特色

本专业拥有先进的教学与科研平台,建有国家工科力学教学基地、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中国商发联合创新中心、固体与结构强度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哈工大-东京大学海外联合实验室等。所属学科是哈工大“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大科学工程的重要参研学科。同时,与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等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是全国首批设立的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本专业是工信部重点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所依托的力学学科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力学),2012年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力学)全国第一名(与清华北大并列),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力学)位列A类。

本专业具有鲜明的航天航空特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始终瞄准航天航空等工程的新需求和新发展,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力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并加强力学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加强解决航天航空工程力学与结构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技术过硬的高水平人才。

本专业强调理工结合、学科交叉,重视将力学与材料、物理、化学、机械等学科的结合,力学是基础学科,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其他众多学科都有重要应用。教学过程中除注重传统力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科交叉新结合点、新方法和新应用等新知识的教授与传播。

培养目标

满足国民经济、国防和航空航天发展需要,培养一批掌握工程力学前沿发展,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力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结构强度与设计专业知识;具备健全人格,良好的综合素质、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具有对力学、结构与强度问题表达、建模和分析求解的能力;具有本专业必要的设计、计算、实验等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初步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能力;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理工结合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具备可在航空航天、材料、机械、建筑、能源、动力、交通运输以及国防等工程部门及研究单位从事结构与强度设计、力学性能分析等相关的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专门技术人才。

师资力量

专业师资队伍力量雄厚,有两院院士共2人,国家级高端人才6人,等国内顶尖实力的科研教学队伍。其中孙毅教授先后担任教育部基础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37人。其中正教授15人、副教授13人。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博士化率达到100%,并几乎都有国外留学经历,部分还有国外著名大学博士学位。师资队伍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

黄文虎,中国工程院院士。194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50年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班,1953年毕业留校。1981年被批准为首批一般力学博士生导师。曾任哈工大理论力学教研室副主任,图书馆副主任,工程数理软科学系副主任,飞行器结构强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校长,研究生院院长。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人事部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委员,国家教委科技委力学组成员,黑龙江省科协名誉主席,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和中国航空学会名誉理事,《振动工程学报》副主编,《振动与冲击》名誉主编,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兼职教授。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6项。发表论文150 余篇。主编大型工具书《振动与冲击手册》三卷250万字,主编及编著《一般力学(动力学、振动与控制)最新进展》、《多柔性体系统动力学》、《设备故障诊断原理、技术及应用》。先后培养博士生50人及硕士生多人,已获博士学位26人。

陈予恕,中国工程院院士。1963年毕业于前苏联科学院机械所,获副博士学位。曾任天津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主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常委理事,1998年当选为俄罗斯应用科学院外籍院士,目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双聘院士。40余年来完成了重要国家项目20余项,结合机械装备的现代化设计研究,发展了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并应用于大型旋转机械和振动机械的现代设计和故障治理技术,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取得了突出的科技成就和重大的经济效益。为解决机械振动失稳难题创建了分岔理论方法,揭示了解的拓扑结构与系统参数间的联系,发展了非线性振动学科,在国际上受到重视,被称为C-L(陈-Longford)方法,获国家2003年自然科学二等奖、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对旋转机械运行中振动故障频发的技术难题,在故障建模和机理分析中,突破了传统线性方法,采用非线性分析技术,搞清故障发生的原因,治愈了七省市18台大型火电机组的重大振动故障,获经济效益4.4亿元;对国产4台20万千瓦励磁机支撑系统进行非线性设计改造,使振动失稳的顽疾得到根治,获教育部进步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2项。建立的共振筛非线性设计技术,用于我国最大的30平方米非线性共振筛研制,同比节能50%、筛分率高20%,获2004年天津市进步一等奖。发表的论著收入SCI、EI共108篇。培养的58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已成为我国工程非线性动力学领域的科技骨干。

孙毅教授,博士生导师。1961年生。1989年在哈工大获得工学博士学位,1989年-1991年赴法国电力公司研究与发展部做博士后研究工作,1995年晋升为教授,1997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现任哈工大航天科学与力学系主任,国家工科力学基地负责人,教育部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力学学科大类专业教学委员会主任。2018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2017年入选全国“教学名师”万人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纳米、损伤与断裂力学,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课题等2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基金研究项目,有百余篇论文被SCI和EI收录。先后获得国家教学名师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宝钢优秀教师奖、国防科工委优秀教师奖等奖励与荣誉。

于开平教授,博士生导师。1968年生,198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2000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学与控制学科博士学位,先后赴俄罗斯萨马拉航空航天大学进修空间站设计关键技术,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运载火箭和航天器专业访问学者。2006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支持。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学科“结构动力学”团队责任教授,航天科学与力学系副主任、力学学科大类专业教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模态分析与试验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总装专家组成员,《力学与实践》杂志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航天器结构动力学与振动控制、计算力学与软件开发。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国家科技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俄国际合作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十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半数被SCI、EI检索。主编工信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一部,黑龙江省精品课程负责人。

徐敏强教授,工学博士,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学科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研究所所长,深空探测基础研究中心主任,深空探测着陆与返回控制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主任,力学学科深空探测方向研究团队责任教授。目前担任 COSPAR 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故障诊断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防科工局空间碎片减缓及应急合作专业技术组成员。目前主要从事航天器自主技术、航天器故障诊断技术、振动信号处理、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空间碎片演化模型等方面的研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6项。发表文章120余篇,其中SCI 检索 30余篇、EI检索80余篇。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科工委基础研究等科研项目。

胡恒山教授,物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航天科学与力学系教授委员会主任,力学学科航天学院材料力学与弹性动力学团队责任教授。哈工大首批研究生精品课程弹性动力学负责人和国家精品资源课程材料力学哈工大负责人。以地球物理和资源勘探为背景,从事固体的力学与声学研究,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在国际上最早理论模拟了震电测井理论全波,并基于地震动电效应解释了同震电磁场,在国际期刊重要期刊JMPS、JGR、GJI、JASA 等上发表论文30多篇,是中国声学学会检测声学分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专业委员会委员。培养的研究生曾获省优秀硕士论文奖和国际权威期刊Geophys. J.Int. 优秀作者奖,是黑龙江省优秀研究生导师。

曹登庆教授,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飞行器动力学与振动控制团队责任教授、“动力学与控制”学科教授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动力学与振动控制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非线性振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振动与冲击》杂志编委。主要从事航天器、近空间飞行器、航空发动机等复杂机构与结构的非线性耦合动力学与振动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1996年、1999年两次赴香港理工大学土木与结构工程系进行合作研究;2000年至2006年与英国Lancaster大学物理系Robin W Tucker教授合作从事细长结构非线性动力学建模、仿真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国防973、国防预研等多项科研课题。在国内外期刊杂志以及国际国内会议上发表论文260余篇,SCI、EI收录120余篇次。

王聪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研究所书记、副所长,力学学科水下高速航行体动力学团队责任教授。《兵工学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编委,国防科工局国防基础科研应用力学组专家,兵工学会应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航天大型柔性结构动力学、振动与控制,运动体多相流动力学,水下发射技术等。主持或承担国防基础科研重点/一般项目、国防973项目子项、航天科技创新基金以及航天领域基础与预先研究项目等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参编专著一部,获授权专利10余项。
招生计划

开通VIP志愿填报服务 查看完整数据

已有VIP志愿填报服务,马上登录 >

专业录取线

开通VIP志愿填报服务 查看完整数据

已有VIP志愿填报服务,马上登录 >